禅宗的浪漫起源

禅宗给自己编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佛祖在灵山登坛说法,求知若渴的追随者们,听得十分入迷。毫无疑问,这是一场精彩的讲述,佛祖对佛法知识的讲述十分精彩。听讲的天神们,纷纷送上鲜花,向佛祖表示敬意。

漫天的花儿自由飘落,像一场花雨。于是,在中国人的词典里,多了一个新的成语:天花乱坠。所以这个词,也用来形容像佛祖说法那样激动人心,精彩纷呈。天花乱坠的“乱”,当然不是混乱或者凌乱的意思,而是一种随意。随意之下才显得真实,真实才更显得美。

想想那个场面,花儿从澄明透彻的高空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有的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有的像骤然而至的急雨,千姿百态、五彩缤纷。这个场景浪漫至极,充满了诗意的氛围。

之后有一天,佛祖突然在讲经时,拿起了一朵花给大家看。拈花示众,这是什么意思?在场的人都莫名其妙,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觑。

此时,有一个人看着佛祖笑了。他叫摩诃迦叶(mó hē jiā shè)。摩诃(mó hē)的意思是大,迦叶(jiā shè)的意思是光明,合起来就是大光明。据说,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弟子中最没有执着之念,最不认死理的。所以,只有他笑了。

于是佛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mó hē jiā shè)。”

这段话比较难懂。简单地说,“正法眼藏”是指朗照宇宙、包含万有的佛法全体,“涅槃妙心”是指摆脱一切虚妄的最高智慧。这是佛法的全部精华,是“最上大法”。只是这个“最上大法”极其微妙,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解说,只能在心心相印中传递。

说得再简洁一些,佛祖的意思是:我有一种最高智慧,刚才已经通过特殊途径传给摩诃迦叶了。怎么传的?我拈花示众,他微微一笑。

这个速度,比从电脑拷贝资料还要快,至于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呢,不重要。

顾城不是有句诗嘛!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恋人们“我望着你,你望着我”。相视一笑,眉目传情,不是生活中常有的吗?这时候还需要言语吗?有些心意,是不需要语言表达就能相通的。

摩诃迦叶与佛祖之间,也不需要。更何况,佛祖好歹还拿起了花,摩诃迦叶也笑了。这就是默契,无需言语便心意相通、心领神会。心领神会后的微笑,就叫会心一笑。至于为什么会有默契,易中天说了,不用管,也管不了。同样,心意为什么相通,又怎样传达,不要追问。这就像拷贝资料,后台怎么操作的,你管他干什么?

摩诃迦叶心领神会之后,这种智慧就“教外别传”,也就是除了传统方法外,多了一种新的路径传播,也就是禅宗。我们知道,一般的宗派都是依赖经典来传授教义的,这称为“教”;但禅宗是不依赖经典、“不立文字”的,所以称为“宗”。

禅宗,就这样通过鲜花和微笑诞生了。它很浪漫,也很微妙地表达了禅宗的一些特点,比如不立文字,比如讲究妙悟、比如取法日常。后面的共读里,我们还会讲到很多禅宗的故事,你会发现,这些故事的精神内核,都没有脱离开“拈花微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称得上一个成功的起源故事。

此外,“拈花微笑”的故事被人们喜爱,还有更平凡更朴素的原因。那就是它象征了一种生活态度:以恬静而欢喜的心情看待世间的一切,笑对众生,笑对万事,自然超脱。

这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也是充满禅意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完全是中国式的。这就要说到禅宗与中国的关系。

佛教虽然是从印度传过来的,但禅宗却并不是完全起源于印度佛教,它吸收了老庄学说等中国本土思想传统,又结合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需求,所以说是中国化的佛教。对此,日本最著名的禅学者铃木大拙就提到:“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教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中国的美学大家宗白华先生也曾说:“禅是中国人接受佛教大乘义论后,认识到自己的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到哲学与艺术的境界。”

所以,当佛祖拈花微笑时,禅宗——这朵熠熠夺目的烂漫花朵,也在中华文明的土地上,开始生根发芽。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宗的浪漫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