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上说的「沉没成本」,是指:
已发生的,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在的决策只会有心理影响,但不会产生实质影响。
我可以举个例子:
你花了50块钱去看电影,半小时后你发现这部电影根本不值得看,你会选择坚持看完,还是中途离场?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留下来,这就是那句经典金句“来都来了”。
然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给出了答案:
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忽略你的50块钱,因为这50块钱是「沉没成本」,不管你走不走,这钱已经花了。留在电影院不仅不能挽回那 50 块,反而会浪费时间,造成更大的损失。
「沉没成本」本身无足轻重,但我们却因为它带来的心理压力,不断投入新的成本,最终越来越难割舍,损失也越来越大。
这样的情境在生活中太多了:
虽然我在这个公司得不到重视,但毕竟在这干了那么久了,资历、经验、人脉都有,工作很顺手,虽然我也想离开这里去建功立业,我不舍得。结果在这个公司蹉跎了光阴,一事无成。
虽然我跟另一半感情不好,相处得很痛苦,但毕竟我们这么久的夫妻了,过去也还是有不少珍贵的回忆的,如果要离婚,我不舍得。结果两个人都过得很痛苦,但也都忍着过日子。
虽然我贸然买进了大笔股票,连续跌了小半年,但毕竟我当初对它期望那么大,或许未来会暴涨呢,现在要卖,我舍不得。结果犹豫越久,亏得越多,最后被套牢在股市。
我非常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损失厌恶」——人们对于损失有着天生的恐惧,为了避免损失,挽回损失而甘于冒险。
就像有人这么分析传销的一个心理机制:
沉迷传销的人,未必都是被洗脑了,很多人都是处于「损失厌恶」的心态。
他们认为现在就走,什么收获都不会有;但如果留下来,还有可能把钱捞回来,因此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金钱,是值得的。
但没想到,他们投入的越多,就陷得越深。
这种心理机制是很难战胜的,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放弃曾经的付出,从零开始,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
但是你也要明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越是害怕损失的人,可能损失就越大。
那么我们该如何在选择和放弃中选择?
1)不轻进,是预防失败的良药
在进入一个领域时,你要仔细调研、冷静思考,不能只看中表面的繁华,脑子一热就下场。别贸然下场,是预防失败最重要的手段。
大多数人是下场了在踩坑,直都在场内摔得鼻青脸肿,才想到退出。与其这样,还不如先调查清楚坑在哪,审慎进入。
2)设置止损仓位,不恋战
很多人会陷入损失厌恶的陷阱,当损失扩大时,尤为连战,总想或许还有机会翻盘。
但是建议你给自己设置一个止损标准,比如:
等公交 20 分钟没来,那就坚决打车。不要觉得,都等了 20 分钟了,万一 10 分钟后公交来了,那之前不是白等了?
但是你立即打车,会节省后面的 10 分钟,也会减少心理的混乱感,更何况你等不等后面的10 分钟,前 20 分钟都浪费了,就没必要多等了。
3)换种人设向自己提问
如果你对放弃和坚持无法抉择,那么你可以试着用另外一个身份来想自己提问,寻求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1985 年,因为日本存储器公司的崛起,英特尔已经低迷了一年多了,全公司上下都在为存储器业务奋斗。
公司创始人格鲁夫和摩尔在讨论公司困境,格鲁夫问摩尔:“如果我们被提出董事会,你认为新的CEO 会采取什么措施?”
摩尔犹豫了一下说:“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说:那我们为什么不自己走出这扇门,自己做这件事呢?
于是英特尔从此决定,放弃了十几年的存储器业务,转战中央处理器领域。
这就是旁观者清,如果你能够站在旁观者的视角上,想自己提问,那么你的选择会明确的多。
4)练习斯多葛哲学的「消极想象」
「消极想象」,其实就是想象如果你失败、放弃的话,你该如何面对,会有什么后果。
很多人之所以厌恶失败,是对失败的后果有所恐惧,但没有什么天能够塌下来,当你真正尝试直面自己的错误和取舍时,你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好怕的。
这就是为什么佛家认为一个人的精进,需要一点“勇”,因为你面对的主要是心障,现实的放弃没那么可怕。
5)不要太为难自己
胜败本来就是兵家常事,如果实在不行,就算了。但一定要总结规律,下次做事前一定要想清楚,再下场。
我必须说,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失败,是走向正确和成功的第一步。
世界上没有完人,也没有绝对能成功的业务和工作,如果你当下的生活过得不很如意,那么我建议你思考,你是在坚持,还是在维持。
放弃错误方向,是走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
最后,送给你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用最高效的方式去做错误的事情”。
不要怕,加油吧!
公众号:夜小七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