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不会真正的准备好做一件事

2018-1-25

想拖你就继续往下拖

但事情最后也要做

每天我在写推送之前,总是先换上睡衣,然后泡一杯茶,打开空调,换上拖鞋,然后打开平板,挑一个喜欢听的歌单,先听几首歌,不知不觉地,一个小时就过去了,明明知道自己有推送要写,但就是拖着不动手,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这样的拖延症?

先想一下,你家里有没有哪一本书从买来到现在连封皮都没有打开过的?或者是心里有一件事情一直想要做但一直没做,同时还很焦虑,而且时不时地有某种负罪感在心里起伏,这种感觉熟悉吗?这就是拖延症。

有一个职业是拖延症里的佼佼者,就是作家,他们拖延起来可不是拖个几天几周,拖上个一年半载都是正常的。

国产写手之风息神泪就是一闪亮亮的例子。他曾经说过“我看见佛祖在九天之上,于圣光包围中对我说:‘拖稿吧’”。可见拖稿现象在广大写手画手中也是一种不可缺也不可泯灭的艺术。

除此之外还有天蚕土豆。人称“拖豆” 更新极其慢时常断更,堪称起点第一拖神。

再来看看国外的

细川智荣子:日本拖稿界的开山始祖,骨灰级的拖稿天后。

高屋良树:日本漫画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拖稿大师,虽然一生只画《强殖装甲凯普》一部作品,却自打出道便以拖稿而闻名于世,作品何时更新更是全凭其心情而定。

富坚义博:从1998年到2001年,一共拖稿40多次。

再来看看我本人

本号曾今断更好几个月

以前刚出现拖延症这个词出来的时候,总有人说这是病,得治,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怎样对付拖延症的书,当然我没去买,主要是因为拖延症,但是到现在,不少人该拖还是拖,书买来基本上就没看过。

有个词儿叫蕃茄工作法,意思是指把一件事情分成几段来做,一点一点地完成,但是根本做不到,明明知道这个应该干,但是我做不到,就像我们减肥一样,自己也知道要管住嘴迈开腿,但是朋友只要说一声“要不要去吃东西?”减肥的事就自动放到一边。

我们总是设定一个外部标准

然后否定自己的行为

但一直都找不到坚持下去的动力

既然要拖延,那总要找个办法让自己在拖的时候不那么焦虑,有时候我拖的顺利的时候还真的不焦虑,是的,我真有拖的顺利的时候。拖延本身看起来好像是在浪费时间,但是,如果让拖延本身变的有价值呢?比如说我想写推送,但是一下子不知道写什么,同时我又买了好多书都没看过,我还想自学英语,我还想和朋友聊天,还有剧没有看,那么我就在这些拖延的事情里挑一件事情来做,用一件事情去覆盖正在拖延的另一件事情,就像在和自己玩心理游戏一样,而不是让自己的一天过的毫无价值。

另一个方法,找到内部的动力,想想自己以后会成为怎样的人,而自己当下正在为此而努力,立马会产生一种紧迫感,而这种紧迫感会让自己行动起来,由内在的动力转变成为外在的行动力,就像是到点了要上班一样,天再冷,该起床还是得起床。

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外,让自己去做一些有创造性的事情,这会让自己在实在想要拖延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那些需要创造性的事情应该怎么去完成,而这并不需要仔细地去思考,只要顺着这个思路把自己放空,潜意识里自己会去处理,而这个过程也会让自己的大脑放松,就像埋下了一个种子一样,等到你打算做事的时候,效率将会空前的高。

把牛吹出去

然后实现它

人嘛,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你决定改变自己,就把自己近期打算做的事情先告诉别人,然后另一个心理机智“虚荣心”就会起作用,牛已经吹出去了,不做不行,这时你会逼着自己把这件事情做完,就像我在年初的时候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一样,这个号的更新我要先坚持一年,这也是把牛吹出去了,不更新不行,每天逼着自己写。

人类有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就是更加地看重当下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想要学一个新东西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们“这有什么用”的原因,先弄明白当下的价值,再决定做不做,如果当下的价值不明显或者是当下没有价值,那就“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但相反的现象是,我们从来没见过有谁会拖延着不去玩,会拖延着不去打游戏。因为我只要去玩去打游戏,我当下就会很爽,所以其他事情我先拖着,先爽了再说。

而拖延症就是把当下的事情拖到以后去做,并且和价值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所谓的拖延症真的不是病,只是一种底层的心理结构,并且现在的社会,从手段到目的,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但是淡化了价值的存在,所以在基础阶段,大量的劳动成果换不来有价值的回报,这也让自己有了继续拖延的理由,所以前面我说“找到自己内部的动力,让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来驱动现在的自己”

如果你实在改不了,也没关系,接受它就好,因为你正在斗争的不是什么疾病,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也许拖延症会产生一个产业也说不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永远都不会真正的准备好做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