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孩子长得跟你真像”,相信每个人都经常听到,有研究表明,他们说的可能是外表,但其实深层更多是神情。
有心理学家说过,把你的孩子给我6年,他就是我的孩子。孩子在前6年基本是模仿父母的,包括神情,处理事情的态度、方法等等。
在孩子初到人世的6年,家长的影响很重大,尤其是世界观和价值观。
读完《梁启超家书》感受到绵绵的语言中,蕴含一位父亲的疼爱和朋友间的亲密情感。这些家书中多数以关心孩子的生活、健康,一孩子探讨学业和专业的选择建议,孩子未来安排建议;以及告诉孩子自己近况、身体、生活、学习和工作。
这些家书的语气用词体现朋友间的感情,对教育孩子的意义,我们另文再聊。
梁启超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怎样影响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当年那个战乱的年代,四处逃亡的岁月,通过书信让孩子接受,成就九才俊的名声,真是不容易。
《梁启超家书》《饮冰室合集》等文选,无处不在透着对孩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在每次谈话,每次书信中。通过家书可以感受到,他与孩子们感情链接,所以通过聊天无形中就影响了孩子。
当然,语言的影响需要行动的支撑,他在说的同时,孩子们看到他做的过程和结果。我理解影响点有以下。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世界上变化多样,充满了无常,任谁对未知的结果都有焦虑,梁的孩子也一样,作为父亲的谆谆告诫,结果并不是唯一的收获。放下结果的念,放下焦虑,只求做好过程。
独立、不以家庭背景为靠山
让孩子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家庭是爱和港湾,是每个孩子的出发点,这个观念影响所有的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干的事,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不依赖家庭,尤其是经济。
回报社会之恩
从多数的信件可以看到,梁启超跟他的儿女说的最多是回报社会。他也多次说到欠四万万中国人几本书,在他艰辛的岁月里不忘使命,《中国图书大辞典》《中国图书索引》完成了,且对后世有很大的作用。
爱国不仅是提升一个人的当担,更能让一个人活着有目标和使命,自然会远离吸毒和赌博。
不迷信,但求尊重民情风俗
梁启超大夫人出殡的日子时就说过,哪天并无所谓,既然风俗如此,咱们就尊重风俗。对风俗的尊重是一种内心的敬畏。
多读国学经典,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和陶冶情操方面,梁启超最推崇国学经典,在跟子女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多读,多想。他自己小时候的启蒙教育也是从国学开始,中国优秀的“义理”和“名节”让他受益终身。
鼓励小挫折正是修炼的机会,不怕出错
接纳孩子,接纳孩子一开始的错误,我身边有些家长害怕孩子出错,可能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这个错误不能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才刚刚开始,鼓励孩子去尝试,不怕错误。
做好自己本份的事,也是面对现状
面对现状,面对不好的事情如何处理。在那个年代,要说有多糟糕就有多糟糕,他和他的儿女都能从容接受,梁启起的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多次让孩子做好本职的工作,用现在话来讲,做好当下的事,你会容易放下当前的现状带来的焦虑。
求学问,不是求文凭,不以做学问而做学问
关于这个与多人沟通,很难做到,我想了好久,也许是他们一家早就受到传统国学经典的熏陶,有了心理底蕴的缘故吧。修身养性,培育自己的性格是我们开始做的,从头做起。
这点不能单从一方面来讲,得结合前面所有,包括爱国,人生目标等,全部串起来,不难理解他的思想。
因果回报
梁启超是一个信仰佛教的,在书信中他跟儿女提过,在他的其它作品也谈及。在对佛教态度中,有一点觉得特别值得讲,就是因果报应。
对于教育孩子而言,这个观点是非常好,有什么样的努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做好事做坏事,终究成果。让孩子对社会,对自然有敬畏之心,能够成长为一句符合当今时代的人才。
总而言之,作为家长,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会刻录在孩子身上,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