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032

需求第一定律(下)(先笔记今后再反刍)

一、供应曲线。

价格逐渐上升,需求量逐渐减少,当价格上升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萎缩成零。当价格进一步的上升,需求量是多少?是跑到了第二象限,需求量是一个负的了。负的需求量是什么?意思是需求变成供给,所以在第二象限的虚线,它就是一个供给。镜像地折返回来到第一象限,其实是一条供应曲线。

即需求与供给没有黑白之分,取决市场价格。当一件商品的市场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你是个需求者,你要买入和消费。当这个商品逐渐升高时,你对它的需求量逐步减少。当这个产品的价格进一步上升,就停止了购买停止了消费。如果价格还在上升,你就从需求者变成了供给者。

图片发自App

二、例子:价格上升需求者可变供给者。

“我给你举个例子。好几年前,我有一位经济学同行,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个帖子:

“今天早晨从北京北五环仰山桥去河北廊坊开会,接连询问了9辆出租车,没有一辆车愿意去,一共70公里的路程,条件是一不打里程表,二要三百元钱,三要50%的回程空驶费,合计要450元钱;空驶费有这么算的吗?只好愤然取车自驾去了。”

我的这位经济学同行还发出感慨:“对于有些人来说,如果灵魂的表坏了,单靠提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看了他的帖子,就转发并做了一个评论。我说,你这个例子很生动,恰恰说明了价格的重要性。

第一,当价格提高到450块钱的时候,原来你是个需求者,现在变成了供给者。我可以想见,如果价格不仅仅是450块钱,是4600块钱的时候,你可能就不当经济学老师了,去当出租车司机了。

第二,如果连续九位司机都不肯接活,恰恰说明这条路线的定价系统出了问题,因为概率上你很难连续找到九个跟金钱过不去的傻瓜。出租车司机出来,他不就是要赚钱吗,他不就是要提供服务吗?他怎么会不干呢?

那我们可以断定恰恰是定价系统出了问题,而不是什么人的灵魂出了问题。”

三、“消费者剩余”最好叫“交易剩余”。

需求曲线上任意一个点,都代表一个人对这件商品在这个单位上面的个人估值,也就是他愿意为了获得这个单位的服务所愿意付出的最大的代价或最多的其他商品。而一个人对一个商品的个人估值,与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之间是有很大的差距。例如:你冰箱里的食物价值300元,忽然停电了会坏掉,如果有人说愿意供电,你愿意付多少钱?如实际上每天冰箱的电费两元钱。那么两人会在2元到300元之间达成交易,这个298元的差距就叫“剩余”。同样生产者与商品提供者之间,他们也享受很大的剩余。这个剩余是消费者个人的估值,和他们实际上付出的价格之间的差距,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产生的,所以称之为“消费者剩余”容易误导,叫“交易剩余”更好。只要有交易,买卖双方就能够享受到“无中生有”的效用,如首萹战俘营的故事中,随军的牧师手拿一罐奶酪和五根香烟,在营房里走了一圈,达成了许多交易,还多出了物品,他的商业活动所创造的剩余,最好叫交易剩余。

20180521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