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一百一十一)

原文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注:“觌”通“覿”,《论语集释》中为繁体字“覿”,本课程保留简体字。

10.6: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译 文

10.5 孔子出使他国,拿着玉圭行聘问礼时,恭敬而谨慎,好像拿不动那块玉圭一样。向上举圭时好在作揖,向下放圭时好像在交给别人。神色庄重,战战兢兢;脚步紧凑,好像在沿着一条线行走。敬献礼物的时候,和颜悦色。私下里和外国君臣会见时,则显得轻松愉快。

10.6 君子不用青中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做镶边,红色和紫色不用来做平常家居的便服。暑天,穿细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单衣,一定是套在外面。黑色的衣配羔羊皮袍,白色的衣配小鹿皮袍,黄色的衣配狐皮袍。居家穿的皮袄比较长,可是右边的袖子要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小被,长度是人身长的一倍半。用厚厚的狐貉皮做坐垫。服丧期满之后,任何饰物都可以佩带。不是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一定要经过裁剪。羊羔皮袍和黑色礼帽都不能穿戴着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上朝的礼服去朝贺。

精 华 解 读

私觌,愉愉如也:到什么场合就说什么话

之前讲了很多孔子守礼的细节,这不免让我们怀疑:孔子该不会是个“老古板”吧?本节课的内容就告诉我们,在一些私下的场合,孔子是很会活跃气氛,让人觉得轻松愉快的。什么场合就能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这无疑是修为的体现。如何拿捏好那个度,走上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体会。

君子不以绀緅饰:两千年前的“孔子时尚”

虽然我们提倡看重他人的内涵,而不要太在意其外表。但穿衣着装这件事,一定程度也能反应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审美标准等等,我们也不能太过不修边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对孔子不同季节或场合的着装、面料与颜色的搭配有一定的了解。两千多年前的穿衣时尚,由此可见一斑。

课 后 思 考

有必要像孔子一样如此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吗?这是否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呢?结合之前的《论语》课程,聊聊你的看法

原文

10.7:齐①,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②。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①“齐”同“斋”,见《论语解释》。②“气”同“饩”,见《论语解释》。

译 文

10.7 斋戒沐浴时,一定要穿布做的浴衣。斋戒时,一定改变平时的饮食,居住一定要改换卧室。

10.8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腐败发臭,鱼和肉腐烂,都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到该吃饭的时候,不吃。切割方式不得当的食物,不吃。没有与食物相对应的酱醋蘸料,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肉不得多于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能喝到神志昏乱的地步。市集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顿饭都要有生姜做点缀,但不能多吃。

精 华 解 读

必有明衣:日本“浴衣”的来源在这里

“明衣”的释义有很多,一说为洗澡后更换的干净内衣;一说为“浴衣”,即专门为斋戒沐浴而准备的衣服。日语当中也有“浴衣”(ゆかた)一词,即布料轻薄、款式简约的夏季和服。如果夏天去日本游玩,在街上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女生身着各色浴衣去观赏花火大会或其他“夏日祭”的活动。浴衣在刚传入日本时,其实也是贵族入浴时专用的衣服。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澡堂文化逐渐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浴衣也就渐渐走出浴室,变为外出时也可穿着的轻便服装。保留至今,浴衣就成了日本夏日街头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食不厌精:讲究饮食是为了食品安全

本节课的内容可能会让你感慨:孔子也太讲究饮食了吧?但你要知道孔子讲究的背后原因:古时生产力不发达,不管是贮藏食物还是为食物灭菌的条件都是有限的。如果因为饮食不当而生病,医疗条件也有限,人们很可能会丧命于此。所以孔子看似“挑挑拣拣”,实则是重视食品安全、重视人身安全的体现。

课 后 思 考

你有哪些坚持多年的饮食习惯呢?这样做是为了健康吗?快来留言区聊聊吧~

感悟

不知礼,无以立。

何为礼?不扒高踩低,不奴颜婢膝,不颐指气使,不卑不亢。该紧张时紧张,该放松时放松。

什么场合就能说什么样的话、办什么样的事,这无疑是修为的体现。如何拿捏好那个度,走上中庸之道,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慢慢体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一百一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