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小燃的100个基本】第七个基本——做饭要有仪式感

作为一个南方姑娘,从小到大我的记忆中,做饭这件事,就充满了仪式感。只要过年,我爸肯定会提前好久,骑上很远的自行车,去把上好的江米磨成粉,然后做年糕,汤圆,每一步都需要时间、重量的精确,错一点都不行。做麻花,一般是甜味的,需要发面,隔段时间要去看发的程度如何了,温度是不是合适。诸如此类的程序有很多,炒土豆丝切好之后一定要先过一遍水,做海鲜出锅前几分钟放点糖,什么样的菜配什么样的盘。长大以后我做饭经常被我爸嫌弃,什么姜切的太粗了,什么颜色太深不好看了,菜炒的太老了,少放个调料了……无论是原料上,程序上,或是时间上的不对,那就是味道不对,不合口。

后来渐渐明白这也是一种仪式感。这个词好像是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对我们来说,是让此时此刻与众不同的一个纪念,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细细想来,小时候家里只要做饭的时刻,就很忙碌,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务,我主要是打杂,洗碗。那时候不太明白,吃个饭能吃多久啊,做个饭就要花上半天甚至一天两天的时间来准备(有些食材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为什么呢?或许就是我们赋予这件事情的意义吧。祖辈从小离开南方老家,到了北方,食材不同,主食不同,却保留了做饭的程序,况且口味这东西,哪怕离得再远,也不会轻易改变的。这一点在《品尝的科学》一书中,有提到过。作者提到,味觉刻在我们的基因中,世代更迭,却不曾轻易改变。

同样的功夫茶,换个人,味道就不一样了。同样的食材,换个人做,味道也不一样。基本上我做饭的话,所谓的仪式感从买菜这个环节就开始了,哪里的花菇好,什么样的螃蟹肥一点,翠绿色和深绿色的葱哪个更好,这都是必须知道的。买回家开始准备,要算好炒菜的时间和出锅的顺序,凉的热的,素的荤的,都要搭配好。料酒也要看牌子,不一样的海鲜生抽也是不一样的。(写到这里忽然好饿,这是一篇可怕的文章)

想想我们的几个感觉——味觉、听觉、视觉、嗅觉、皮肤觉(触觉、痛觉),两个重要的嗅觉和味觉都和吃这件事情有关系,我们还会在记忆中定格某个特殊的用餐时刻,记下当时的味道,并给它赋予特殊的意义,为它们打上标签,存档。所以,和你一起吃过饭的人,要珍惜啊!一起吃饭的时候,不要忙着玩手机,发自拍,刷微博,这些都会存到你的记忆里面的。如果有人邀请你去家里吃饭,那对他/她来说,你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朋友了。至少每次我听到别人说让我给他们带我自己做的拿手好菜时,我就会想,你谁啊~~凭什么能吃我做的饭,我可是只给亲近的人做饭呢!

想吃我做的红烧猪手,糖醋小排,清蒸鲈鱼,爆炒花甲不?来呀,留言呀!


豆小燃的第七个基本

做饭要有仪式感

因为这里有你的印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小燃的100个基本】第七个基本——做饭要有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