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第一章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山口拓朗

一、写文章要“以读者为中心”——赠送礼物心态

写文章时考虑到对方立场的这种方式称为“以读者为中心”。

以本书为例。本书的预设读者是谁呢?是职业作家?是希望成为职业作家的人,还是想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的人?——都不是。本书的读者,是“怕写文章的人”和“觉得自己不擅长写文章的人”。

如何赠送礼物呢?

“写文章”和“赠送礼物”非常相似。对方如果收到需要的东西,会非常高兴;但如果收到不需要的东西,反而会成为累赘。赠送礼物(写文章)的流程如下:

1. 了解对方(读者)属于哪种类型;

2. 了解对方(读者)的兴趣和需求;

3. 采取符合对方(读者)兴趣和需求的方法。

二、充分调动记忆,向外“输出”

——说和写的训练

“记忆力”和“写作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写文章的过程中包含着从大脑调动记忆的环节。

大脑的记忆功能分为两种:暂时保存的“短期记忆”,以及保存时间较长的“长期记忆”。除了职业撰稿人之外,一般人应该加强的是“长期记忆”。

那么,怎样才能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向外输出信息——“说”和“写”。

没错,所谓“输出”,其实就是自己“运用语言”。人在说和写的时候,一定会伴随着“1→2”的过程:

1. 理解信息;

2. 整理信息。

通过“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的过程,“短期记忆”的信息就会转移到“长期记忆”去。如果不说也不写,“理解信息→整理信息”就无从做起。

如喜欢看电影的人,每年会看很多部。有意思的是,这些看过的电影有的记忆深刻,有的则没什么印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在于电影本身是否“好看”,而在于是否写过“影评”。

读书如何记忆深刻呢?尽量不要“抄写原文”,而是合上书本,先用大脑“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然后再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运用这种方法,就能把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如何进行说和写的训练?

——即增加“说”和“写”的机会。

“对谁说”和“说什么”都无所谓,完积极地诉说。比“说”更高层次的是“教”。在为了教人而事先准备的过程中,“理解信息→整理信息”的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长期记忆”的量也急速增加。

除了“说的训练”之外,也要做“写的训练”。

刚看完的书有什么共鸣之处;

·最近做了什么让别人开心的事;

·最近做了什么被别人夸赞的事;

·最近有什么让你捧腹大笑的事;

·最近有什么让你感动的事;

·最近有什么办砸了的事;

·最近有什么恼火的事;

·现在有什么烦恼;

·现在想完成什么目标;

·现在想拥有什么东西;

·将来有什么目标;

·想向别人推荐什么东西。

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能加深思考。这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好机会

三、多问自己,文章就会有质的飞跃

——自问自答的训练

所谓的“自问自答”,是指向自己“提问”,然后自己“回答”。其实,反复进行(持续不断的)“自问自答”,正是“写文章”这一行为的本质。

当你养成替读者提问(发问)的习惯后,还能提高你的“预见、预知能力”——“写什么才能受读者欢迎呢?”“写什么才能让读者接受呢?”“写什么才能给读者带来惊喜呢?”写文章时,能经常体察读者的兴趣和需求,制订写文章的计划。

自己体验或经历了某件事后,多向自己发问(提问)比如参加长跑:

·比赛名称是什么?

·跑了哪条路线?

·跑了多少公里?

·跑完了吗?

·跑了多少时间(名次)?

·开心吗?辛苦吗?

·体力(速度)分配如何?

·补充水分方面如何?

·赛前训练了多久?

·当天状态如何?

·有限定时间吗?

·沿路有观众加油吗?

·冠军的成绩是多少时间?

·为什么要参加比赛呢?

·跑马拉松有什么好处?

·其间发生了什么趣事吗?

·周围有什么有意思的选手吗?

·明年还打算参加吗?

有人直到自问“当天状态如何”时,才突然意识到:“噢,那天因为有些睡眠不足所以一大早就昏昏沉沉的。”——这种“意识”(发现)其实正是自问自答的真正价值所在。“意识”能为我们拓展写文章的可能性。

首先进行横向拓展的自问自答,然后再进行纵向挖掘的自问自答。只要学会搭配运用这两种方法,就能丰富自己笔下的内容(无所不能)。

四、形成“习惯动作”,能提高专注力

——发现开关的训练(此处省略)

写文章的过程自不必说,最好是连开始动笔前的一连串习惯动作也每天固定下来。

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不如“把戒指扔过栅栏”来的快。

五、设定“截稿时间”,能提高写作速度

——设定最后期限的训练

当截稿时间迫近时,会超常发挥,如有神助——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这种“最后冲刺”正说明了人具有“惰性”。无论你写什么文章,都一定要设定截稿时间

六、充实表达方式的弹药库

——列举近义词的训练

在无穷无尽的表达方式中,作者选择了哪一个呢?这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才能和品位(感觉)

比方说,你坐在上班高峰期去往市区的车内,可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这个场景呢?

·混杂不堪的车内;

·拥挤的车内;

·杂乱无章的车内;

·挤满了人的车内;

·吵吵嚷嚷的车内;

·几乎被乘客挤爆(臃肿)的车内;

·乘车率(上座率)超过200%的车内。

这些“细微的差别”叠加在一起,就足以改变文章的面貌。只有根据具体状况、自己的切身感受、想传达的印象、这篇文章的目的等方面进行斟酌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词语,才能写出打动人的文章。

接下来,请想象一下你周围的“老实人”的形象,你会用什么词语来描述他呢?

·老实的人

·和蔼的人

·文静的人

·沉默寡言的人

·不爱说话的人

·稳重的人

·温和的人

·温文尔雅的人

和前个例子一样,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印象。

“突然,和也笑了。”

大多数人会选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描写“笑”。当然,不是说这个表达方式本身不行。要想游刃有余地写文章,平时就需要先充实表达方式的装备库,为随时能自由“选择”而做好准备。

⑵ 突然,和也绽开了笑脸。

⑶ 突然,和也露出了雪白的牙齿。

⑷ 突然,和也露出了微笑。

⑸ 突然,和也的脸上泛起笑意。

除此之外,也许还有人想到其他一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吧,例如:“突然,和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神色。”“突然,和也的嘴里发出咯咯的愉快笑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第一章全面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山口拓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