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日常教学的情调》2

在《神秘的事业》一文中,张文质老师谈到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我跟一位德国朋友就这个问题探讨:在德国,老师是怎么改善职业倦念的?她说要从源头上避免职业倦怠,一定要让在内心里真的想当教师的人来当教师。在德国,教师是从高中生中筛选出来的,这些人要读完教育类的大学,再读研究生,还要到学校见习两年,经认定合格,才能拥有终身职业(公务员)。此后不再进行任何的职称评定,按年限定级,所以老师有很强的职业认同感。朋友最后给我归纳出三点:

第一、热爱;第二,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第三,有比较优越的职业待遇。


举他这一事例我想说什么呢?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不崇洋媚外,但是我却很赞同德国这种从源头上避免职业倦怠的做法。因为现实工作中的方方面面都展示着不这样做而出现的不良效应。先就我近几天感受最深的一件事说起,且先就一方面说起。

前几天,我们学校又来了晋升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名额,为了抢到有限的名额,老师们真是煞费苦心。要晋升副高的四位老师,只有一位是常年一直教数学的。其余三位,有的前几年晋中级还勉勉强强,几年的时间,课几乎不见上,成绩不见有,却拿出了大把大把的各种各样的荣誉证书。而常年一直教语文数学科目、累死累活的一些老师,课上的挺多,活动也没少参加,教学成绩也不错,但却只能望证书而兴叹。怎么回事,大家自然明白,可是大家只能悄悄地发泄自己的种种质疑与不满。一次次晋级无望后,看着年龄越来越大,看着大量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好多老师也渐渐淡下教学的积极性。

看到这些,我常常想,为什么我们老师就不能像公务员那样按年限晋级?虽说我们有不少老师最初走上工作岗位是因为这是一谋生的职业,可是在工作中也渐渐喜欢上了这一职业,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付出。因为我们的社会决定了教师也是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就无法指责有些人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更好的待遇。我们对他们指责仅限于为什么不把这些竞争的心思用在工作上?不认真工作的人获利,只能让认真工作的人寒心,因为作为普通教师,大家还远远达不到“道”的层面。

所以,我很赞同张老师所说的他认为能当教师的三个标准:


第一点:童年过得好。童年过得好的人,本身更快乐,更有生命的热情,更有童心,更愿意与人交往。

第二点:不差钱,家境良好。不为物资发愁的人,从事教师职业后,更安心,更专心。

第三点:身体好,体力好,有强健的身体。有强健身体的人,更有可能有一个良好的性格。一个人情绪低落与他身体的疲劳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这其中的第二条。有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真正喜爱,再有优渥的生活条件,不为物资发愁,我想老师就会全身心用在教学上,不急功近利,少弄虚作假,安心专心地教学。

德国选教师的方式也罢,张老师所认为的当老师的标准也好,我觉得将来的社会必定朝着其中一方面努力。但愿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日常教学的情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