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廌学论语(八佾|十九):一位无能之君与一个问题青年之间的对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一位无能之君与一个问题青年之间的对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学习】

这是一场乱世之中,一位无能之君与一个问题青年之间的对话,由此可预见二者结局。

我们先认识一下二位主角。

鲁哀公,定公之子。哀公是个老实人哪,他自我评价:“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手无缚鸡之力,眼无五谷之别,不知哀惧之情。”

宰我,名予,孔子晚年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我思想活跃,勤学敏思,长于辞辩。与其他弟子不同,他很有个性,喜欢独立思考,对孔子某些理念敢于提出质疑。孔子言“朽木不可雕也”、“听其言,观其行”,说的就是宰我,“歪理邪说”比较多,不易教导,是个问题青年。

宗庙社稷,古时代表了一个国家政权。所谓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都需要立坛祭祀。社稷设在王宫右边,宗庙设在王宫左边。社稷坛旁边要种上质地上佳的树木。所以讨伐一个国家,就是说要把你的宗庙社稷毁了,把周边的树都砍光。

鲁哀公问宰我,社稷旁边种树有什么讲究?宰我说:“夏后氏时种松树,殷商时种柏树,周时种栗树。周种栗树,是让民战战栗栗,畏惧君王。”哀公似懂非懂,却已心潮澎湃。

宰我的“歪理邪说”出台了。华杉注,按照这个推理,种松树呢,是让民放松放松?柏树呢?

钱穆注,三家社木不同是因为社主不同。夏居河东(今山西西南部),宜种松树。殷居毫(今安徽毫州),宜种柏树。周居镐京(今西安),宜种栗树。这三种树苍老坚久,可历千年,所以都适合做社木。天下各种太庙根据本地水土情况选择哪种都可以。我老家的太庙前就种了两棵据说已数百年的柏树,所以也叫柏树庙。

宰我为什么有这套说辞呢?因为当时三家专权无所顾忌,国君危如累卵。宰我欲劝说哀公行严政,重振君威。哀公本人呢也有这心思,两个人就欲说还休的讨论着。

孔子可是个明白人呀,听闻了有这回事很生气。宰我牵强附会,胡言乱语,简直在蛊惑人心。更重要的是他早看清了鲁哀公是个低能儿,如起杀伐之心,终将玩火自焚。

孔子历言责备宰我:“事未成,还可以言说,今事已定,言之无益!事情未行,还可以劝谏,事都在干了,谏之无益!可以挽回的事,还可以追究,木已成舟,咎之何用啊!如今话出你之口,入君之耳,事已成、已遂、已往,我也不愿再说你了,君子当谨言慎行,希望你今后好自为之。”

秀才造反想当然,庸君诛逆少谋虑,历史上没一例有好结果的,何况是二者相加。二人这一场对话,就早已注定各自的人生命运。鲁哀公讨伐三桓失败,流亡他国多年,国人迎归后不久就死了。谥号“哀”公,悲催之公的意思。宰我后来去齐国做官,当了临淄大夫,后因参与田常之乱,被砍了头,灭了族。

【译文】

哀公问宰我关于社的事。宰我答道:“夏后氏用松为社,殷人用柏,周人用栗。宰我又说:‘用栗是要使民战栗,对政府有畏惧。’”先生听到了,说:“事已成,不须再说了。事既行,也不须再谏了。已往之事,也不必再追咎了。未成事实,还可以追究。已经干完了,咎之何益!

【注解】

1、哀公:定公儿子。谥号哀,就是蚤孤短折、恭仁短折、德之不建、遭难已甚。总之就是一生悲催的意思。

2、社: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社稷坛设在王宫右边,宗庙在王宫左边。古时把祭土神的地方、日子、仪式都叫社,社坛、社戏、社火等等。

3、宰我:名予,孔子晚年弟子,孔门十哲之一。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廌学论语(八佾|十九):一位无能之君与一个问题青年之间的对话。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