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期和下期我不知道咋归类,起名叫【乱炖】吧。今天闲聊一个和解读者相关的话题,聊一聊解读者在做解读时他们的思考逻辑和着力点是什么?
也许大家平时光顾着看和听了,没关注解读者的背后话语逻辑,由于我是小小解读者,这导致我看文章或视频时,会下意识的寻找解读者背后的逻辑点。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近期观察,事先声明,以下内容都是扫痕一个人的想法,大家随便一听,谢绝对号入座。
在分析解读者的话语逻辑之前,我要先框定一下我说的“解读者”包括哪些人?
一是类似我这样的解读经典作品的人,作品类型包括文学、影视、艺术等,作品不分古今中外。注意,我所说的解读者一定要能输出他自己的解读内容,也就是说一定要有观点和分析,单纯复述作品内容不叫解读者,那是复述者。比如:《五分钟讲述一部电影》,《十分钟了解一本名著内容》之类的,这些都不在我观察范围之内。
二是解读现象、解读社会、解读历史、解读未来的人。这类解读者占比较大,他们充斥于各大媒体平台,对当下的生活现象呀、社会新闻呀、历史知识普及呀、展望未来呀等等话题进行分析和解读,充分表达他们的观点。注意,这类人一定要成系统的解读才能称之为解读者,如果只是偶尔为之,或者只是展示已有内容,却不作展开与分析,那这也不是解读者,这是记录者。
三是前两类的漏网之鱼,只要符合解读者的特点,但暂时还无法归类的人员都属此类。
好了,框定了观察和研究对象范围,接下来我就要和小伙伴分享我的观察发现了。
我把现如今活跃在各大平台、充斥于大家眼前耳旁的解读者的解读逻辑粗糙的分成了三大逻辑。
第一大逻辑是人性解读逻辑。人性逻辑现如今大行其道,小到生活中的小小现象大到国际上的波云诡谲,在信奉人性决定论的解读者眼中都是可以用“人性”二字做解读的。比如,社会上新出现了一个热搜新闻,该解读者通过对新闻事件里的人员关系梳理,最后得出了“张三背叛李四,李四被动出局”的分析结论,至于为什么“张三会背叛李四”,那就要用“人性如此”来定调了,最后他还要告诉他的读者和听众:记住了,如果你是李四,你一定要预防张三这种人。一个现象,一件新闻,就这样在“人性”的铁锤下被捶扁砸烂,在此过程中,读者和听众获得了经验和教训,解读者获得了关注和流量,皆大欢喜。大家集体进行了一次颅内高潮,甚好。
第二大逻辑是阶级解读逻辑。俗话说,亲不亲,阶级分。阶级逻辑曾在一段时间内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后来不大提了,现在这种论调好像又回来了,大家又纷纷捡起来了这把利器,让西方资本话语下的纵向切割在面对阶级理论的横向切割时,难以抵挡。它释放出来的威力是巨大的,笃信阶级逻辑的解读者在看向他的读者听众时,是恨铁不成钢的,他们当自己是启蒙者,是破窗者,是敲锣打鼓唤醒群众的人。他们要比人性解读者痛苦一些,因为目前他们的力量要弱一些。事有两面,弱意味着该领域蓝海够大,足够大家折腾了,这对解读者来说是一种诱惑。
讲到这里,有心之人可能要产生疑问了,按照我的观察,好似人性和阶级是对立的两种解读逻辑,不对吧,我可是上过小学的人,和阶级话题挂钩的不是资本话题吗?怎么成了人性?哥们,让我咋说呢,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这都被你发现了。没错,本来阶级和资本才是一对该被讨论的双胞胎话题,现在,人性代替了资本的地位,成了阶级话题分析里的常客,而资本独成一派,开创了另一片天地。
这话题我不便展开呀,不过,如果什么都不敢讲的话,那也不是一名合格的解读者,不如回家卖红薯。我还是要举例来说。举什么例子呢,就拿准备申遗的电影《让子弹飞》里的故事来举例子吧,大家应该都看过这个电影吧,即便你没看过,也应该看过浩如烟海的各类解读吧。
我默认大家都看过这部电影了,我要拿它举例子了。我先问几个问题:
1问:张麻子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2问:哥几个为什么要去浦东?3问:哥几个为什么说跟着大哥不轻松?4问:黄老爷到底有没有卷土重来?如果有,为什么会这样?5问:师爷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6问:怎样评价县长夫人?7问:鹅城百姓到底值不值得被同情?8问:如果你是小六子,你会怎么做?
这些问题问出来,是不是有那味了。我们一个一个来回答。
1、关于张麻子成功还是失败的问题。人性解读者会跟大家说他失败了,因为人性如此顽固,人性释放出来的力量足以毁天灭地,在顽固的人性面前,天王老子来了也要铩羽而归,不过他们也认可张麻子的作为,敬他是条汉子,人性越顽固,他就越是条汉子。阶级解读者则要反过来,张麻子是走阶级理论的伟大践行者,他是成功的,如果他没成功那不是动摇国本吗?大胆狂徒。
2、关于哥几个为什么要去浦东的问题。人性解读者会跟大家说这问题根本就不该问,他会反过来问你——“你去不去?”——他笃信他的读者和听众一定会回答“去”。一旦大家回答了“去”,看,“人性”又一次胜利了。最后,他会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不但要去,还要早点去,否则去晚了就吃不上肉了。”大家听了他的忠告,觉得是这么回事,不管别人再怎么冠冕堂皇,还是这位人性解读者不装叉,他是位实在人,他告诉我原来大家都想去浦东,他告诉我要早点去浦东,否则连热汤都喝不上。他比父母厉害多了,父母只会告诉你好好工作、吃亏是福,那都是假的,还是人性解读者说的真挚,如果我早点懂得这些道理,那我现在就不会混成这个吊样了,早就实现阶级跨越了。从此,大家更拥护这位只说大实话的人性解读者了。同一个问题,阶级解读者会告诉你哥几个去浦东从一开始就有苗头了,他们信仰不坚定,他们成分复杂,去了浦东他们成了新的黄老爷,同志们,我们要继续奋斗呀。
3、关于哥几个为什么说跟着大哥不轻松的问题。人性解读者会说因为“人性如此”,天天喊打喊杀,天天奔波劳累,你与人性做斗争,能不累吗?张麻子还是太幼稚了,他应该允许哥几个适当享受享受,这样才有动力继续往前走,跟着你过苦行僧的日子,神仙也难坚持。不过,还是那句话,大哥大公无私,是条汉子。他能对抗自己的人性,神仙一样的人物,牛。大家都是普通人,做不到是正常的。同一个问题,阶级解读者会说大哥这么伟大的事业,哥几个犯了小布尔乔亚的毛病,经受不住诱惑呀,还是他们一开始就信仰不坚定,如果六子没死,六子绝不会背叛张麻子,哼。
4、关于黄老爷的肉身和精神的问题。人性解读者十分笃定地说黄老爷的肉身能被消灭,黄老爷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消灭。记住这句话,其他问题都回答清楚了。同一个问题,阶级解读者有点伤心难过,张麻子这么努力,努力了一辈子,最后还是让黄老爷复活了,哎,一声叹息。啥都别说了,继续努力吧。
5、关于师爷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问题。人性解读者说师爷选择错了,但他是成功者,我们要在师爷的身上多学习学习,要灵活、灵活、再灵活。同一个问题,阶级解读者说师爷不是坏人,我们要学会争取师爷这类人,不能把他推向黄老爷的阵营,从中我们要吸取教训,要提防、提防、再提防。顺便感慨一下,如果老二没死的话......
6、关于如何评价县长夫人这个问题。人性解读者说夫人是荡妇,阶级解读者跟着点了点头。人性解读者又说,如果我是夫人,我也会这样做,这是个人最优解,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胜利万岁!阶级解读者啐一口痰,投机分子,坏女人,搞不明白她有什么魅力!
7、关于鹅城百姓值不值得被同情的问题。人性解读者表示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被逼问急了,只得从牙缝了蹦出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再问就是“人性本恶”。阶级解读者当然要站在鹅城百姓的一方,若不如此,那他的读者和听众就要质疑他解读者的屁股问题了。虽说鹅城百姓绝对值得被同情,毕竟他们被黄老爷和两大家族压榨的这么惨了,但还是要说一句话:鹅城百姓不能等着被人救,你们要学会自救呀!嗐,有时确实要承认那句话——朽木不可雕也。
8、关于如果你是小六子你该如何自救的问题。人性解读者说小六子他死了,不得不说,他太嫩了,也有点蠢。阶级解读者说小六子确实死了,不得不说,敌人太多,且相当坏。
例子举完了,大家有没有觉出什么毛病来?就我观察,用人性来解读,非常容易颅内高潮,只要大家用心,你们会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人性解读者最后输出的经验和教训,也就是大家能在他的解读逻辑里学到的东西是偏“邪恶”、偏“邪魔歪道”的。他们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很苦恼,因为不管大家的素质如何、分辨能力如何,大家都有朴素的道德价值观,只要解读者输出“邪恶”的观点,大家能瞬间感觉出来,即便大家嘴上不说,还是觉得怪怪的。没办法,人性解读者只能用一句“我不是让大家做张三,而是让大家不要被张三伤害”来堵上大家的嘴。拿咱们的《金瓶梅》来举例,应伯爵的身上是不是有值得大家学习的点?他机智、聪明,屡屡从西门财主身上赚钱,西门庆死亡之后,他及时与之切割,投奔到了下一个大财主身边,并且为新主子推荐了旧主子的二房李娇儿。如果我用人性那套逻辑来解读,便会掉入一个陷阱,那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会为应伯爵的所作所为做辩护,然后以结果为导向,用功利性的眼光来判断应伯爵的言行,只要符合“好结果”或者是“成功的结果”,那么在此过程中的所有瑕疵都可以被原谅,极端者甚至还会推崇这些过程中的瑕疵;反之,如果结果是“坏的”,那么其过程就会被批判。这就是人性解读者一定会输出偏“邪恶”观点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不可避免要“以成败论英雄”,而所有以成败论英雄的背后藏着的都是一双充满功利性的眼睛。一旦失败,否定一切;一旦成功,认可一切。我要问一句:现如今的“成”与“败”又是谁来决定的呢?什么东西成了成与败的考核标准?分析到这里,另一个被遗忘的词语终于可以被捡起来的,没错,那就是开辟了新天地的“资本”一词。
我的观点是:在当下舆论环境中,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人性如此”的“人性”根本就不是完整的人性,而是“资本”经过挑拣后的“人性”一部分,说它是资本的替身也不为过。为什么我会这么说,那就需要看看人性的定义是什么了。
上网搜一搜,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人性”一词的:
人性的本质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以此而得以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就人性的争论很多,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有没有觉得“人性”的定义是中性词,并非贬义词。这就是根本呐。人性本来就是中性的,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人性有“大我”“小我”之分,大我和小我都是我,且只有同时拥有大我小我才是一个完整的我,同时讲大我小我才是在讲人性。这就是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出现性善性恶的讨论、孔子认为人通过修习可以成为“君子”的前提条件。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核心,是我们的根。而在如今西方资本叙事逻辑称霸世界的语言环境下,我们中国自己的人性定义被遗忘了,现在大家普通讨论的人性只能沦为“资本”的替身,而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逐利。如此,“人性”解读者要输出“邪恶”的“学习点”是逃不过去的命运,毕竟“人性”也要“逐利”了嘛。他告诉大家一定要理智、要计算利弊、要无情、不能情绪化做事、不做无用功、不结交无用的人、远离没价值的人、远离消耗你精神的人、不要借给别人钱、人不能太多情、不要做舔狗、要学会计算成本、你应该这样做才能不被利用、成功的人都具备这三个特质、不要进行无用社交、请学会拒绝别人、请不要谈感情,谈感情伤钱、成熟的人都这样做、不要听失败者讲大道理,包括你的父母、男人只讲成功、男人只要有钱,老婆还在读小学、女人要学会投资自己、生孩子是女人的损失、婚姻就该门当户对、婚姻是交易、工资给到位,可以加班加到死.......类似的“至理名言”真是多如牛毛。以上我举的这些例子,不是说我否定这些话的价值,我只是想说现在的许多论调表面上说的是“现实”和“真理”,但你一定要明白这是资本叙事逻辑下的现实和真理。
就拿被大家奉为真理的“门当户对”来开刀吧,如果你认可资本的叙事逻辑,认可只有“阶层向上”的婚姻才叫好婚姻,那么婚姻确实需要门当户对,毕竟如果一段婚姻只要让你本有的资源向你的伴侣倾斜了一点点那都是失败的婚姻。在门当户对的婚姻里,人是被一个个数字组合而成的元素,包括身高、学历、资产、智商、情商、年薪、年纪等等,只要这些数字足够好看,那么拥有这些数字的这个“人”就是“优质男女”,你就可以放心的与之结婚了。你一定会幸福的,即便过不下去,离婚的损失也都在你的控制之内。我不否认这个逻辑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说这是什么金科玉律,那就太扯了。因为我会问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心?
心的感受,为什么变得不再重要了?
资本喜欢让你用脑,会无限放大用脑的正确性。你最好无情无义,不要做一切“没有效用”的事情,不要做一切“有损利益”(这个利益既包括现在也包括未来)的事情,你最好进化成一台精于计算的机器,你这台机器一定要尽可能利用你能利用的所有资源做到利益最大化,一定要找到能使利益最大化的最优解。而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会让你考虑“心”的感受。天地在乎一心,人生在乎一心。“人性”并不是只有小我,还有大我。否则,那些感动我们的情感故事,那些舍己为人的英豪,我们的先烈,我们的圣贤榜样,在披着资本外衣的人性解读者嘴里,这些英豪、先烈、圣贤竟然没有做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竟然没有做到最优解,只能跟他们说一声“傻叉”!
鼓动用脑计算的资本最讨厌“傻人”和“笨人”,被资本冠以“傻”和“笨”标签的人,变成了一种“恶”。
我们中国的传统哲学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一件事,那就是怎么才能“放心”。放心和心安是一个人一生要做的功课。现在的情况是,不讲心,管它好心坏心良心真心烂心恶心,统统给我用脑,统统给我颅内高潮!
讲到这儿,有心急的读者听众可能忍不住要下结论了:啊,好你个扫痕呀,原来你是讲阶级斗争的人呀。
说实话,在当下西方话语霸权环境中,我确实觉得阶级话语的比重过低,进而觉得有必要提升一下这个比例。不过,了解历史的人一定也明白,阶级话语对使用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如果泛阶级化,那会到达另一个极端。毕竟一个词语被创作出来,一个理论和道理被言说出来,它的定义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对它的使用也是有许多必要考量的,最起码要秉持历史唯物史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我在《细读金瓶》的节目中讲过士大夫阶层代表苏东坡,讲过他会说开历史倒车的话,如果你泛阶级化,那么苏东坡的诗你还要不要读呢?苏东坡身上的优秀品质、对人生的感悟你还要不要欣赏学习呢?如果在你的大家庭里,有开大公司做老板的,有在国企上班的,有在私企上班的,有纯纯的上班族,有生病不工作的,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由于所处阶级不同,或者叫阶层吧,是不是可以互相攻击、不能和睦相处了呢?
现实会告诉我们,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毕竟人性是想通的,人性的发展和进化缓慢到可以忽略不计。我要反复强调,我说的人性,不是被资本话语挑选过的“人性”,这点一定要注意区分。只有在真正的人性逻辑下,有产和无产都有大我人性,也都有小我人性,这才能得出泛阶级论会走向极端的结论。否则,不成立。比如,以前的“斗地主”阶段,很多洗白地主、为地主报屈的人,不管他们举的例子多么生动感人,其实不过是拿人性里的大我在当挡箭牌而已。要破除他们那种论调很简单,问问他们当时是什么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知道压迫是普遍现象,靠一个两个大我的地主举反例,也抹杀不了在那样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面前,压迫是必然存在的结论。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人性”被阉割成了“私欲”。逐利的资本最喜欢放大伪装成人性的私欲了,而信仰、崇高、奉献、无我、助人、良心、内观、感知、同理心、伟大等等人性的一部分,则不被资本青睐。我们的人性解读者只顾着用脑,道出一个又一个或暗黑或残酷的所谓“真实”的人性,唬的看客们一愣一愣的,最后再输出一些“绝对理智”“绝对最优解”的经验和教训叫大家照着学、照着做,这真是作孽而不自知。
既然人性和阶级处理不当,都会走向极端,那么对解读者来说,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才安全呢?我还有三个观察,那就是“大旨谈情”。
文案太长,分为上下两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