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收46.8万的“防癌之旅”,击中人们多重软肋

图片发自App


近期,一则海外旅游还能进行“防癌抗癌治疗”的短信陡然出现在不少市民的手机上。对此,一位三甲医院健康教育人士指出,“绝大多数癌症在全世界都还没被攻克呢,怎么防呢?根本不可能。要是真能预防,那国外著名医学杂志早就刊登了。因此如果现在有人说可以输液防癌,那都是骗子。”(7月8日《北京青年报》)

癌症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深陷绝望的人们最容易“病急乱投医”。恰逢此时,有消息传来,瑞士“防癌之旅”10天要花46.8万元,对此,“骗子满天飞”和“好货不便宜”两种判断瞬时可能钻入同一个人的大脑。然而,此情此景之下,紧跟着下一步或许就是“宁肯信其有”的悲凉与无奈,人在无助的时候,往往就希望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而这,恰给一些唯利是图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即便此时有跻身医学前沿的专家发出提醒“海外就医风险大,消费者应慎重”。毕竟,时间紧迫,咱等不起啊,不如试上一试?

毋庸讳言,“互联联网+”给传统产业带来发展契机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医疗和旅游原本八竿子打不着,此时“出国医疗旅游中介公司”却堂而皇之地映入人们的眼帘,而且,就连中介机构中对医疗一知半解的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对癌症的预防之类吹嘘得头头是道。在互联网的遮蔽之下,针对支付能力较强群体的“防癌”与“旅游”、“养生”之类的概念巧妙嫁接,所谓的“花钱买健康”蔚然成风,几近成风,不期却一步落入商家的圈套,商家从来都不乏炒作概念、引导消费的本事,你一旦上了这条贼船,后续的高额消费还真不是“46.8万”这个数字能挡得住的。

事实上,为了打动消费者和患者,商家所做的功课超乎我们的想象,各种引经据典,各种权威数据,对于“珍爱生命”的人来说,一套一套还真讲得不由得你不信。然而,为了规避责任麻烦,在“疗效”这个核心问题上,他们往往又会闪烁其辞,顾左右而言他,始终将自己摆在一个稳妥安全的位置,追问得急了,还会抛出一个“秘方”来作挡箭牌。如此这般操作之下,不但人们的知情权得不到起码的保障,而后续一旦引发维权事件,他们则可以借此巧妙脱身。

医疗是一门严谨的科学,防癌治癌领域更是事关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不期利益驱动之下,却有人借此大发不义之财。对此尴尬一幕,一方面,广大患者和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果断抛弃对国外医疗技术的迷信,即使不得已之下走海外医疗的路径,也要多方考察、提高警惕,寻找有资质的中介机构、严格按正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同时事前适度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风险防控问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坚信,法治大环境下,对于此类乱象,国家和地方监管部门绝不会坐视不理,对于此类现象展开专项整顿也只是个时间问题,我们且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天收46.8万的“防癌之旅”,击中人们多重软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