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家的骄傲

作者:杨慧琼              漫画插图:周旭楠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每当我翻开《当代吉水人物》的页面时,我不由自主会去觅翻有我父亲简介的扉页,虽然字迹不多,但浓缩了父亲一辈子的艰辛和功名,这既是父亲奋斗一生的最高评价,也是父亲医德仁心、情系患者所归,更是我们家的骄傲。

      父亲既没有让我们自豪的显赫官位,也没有干出惊动天地的伟业,而是一个以精湛技术和良好医德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普通医生,他用爱心谱写了一曲曲情系患者的心歌,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称赞。因而,在当代吉水人物里少不了父亲的名字。

      父亲是我们家的标杆,是母亲的港湾,是儿女的楷模,是我们引以为豪、永远学习的榜样。虽然父亲今年78岁了,满头白发、步履蹒跚,但他却精神矍铄,心态乐观。虽然有些轻微的脑梗,但并没有影响他对家的责任、对母亲的情感、对子女的关怀。父亲的点点滴滴,看似普通,也极为平凡,但却哲理了父亲的情怀、态度、品格和榜样力。

      父亲出生于吉安小镇上一个普通家庭,庐陵文化从小就根植于他的内心,他一生求知好学,从未间断,直至现在也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听父亲讲,他小时候,兄弟姐妹8人,爷爷奶奶在镇上靠制作手工艺品维持一家生计,生活的清苦让父亲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后来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大伯,家境宽裕的大伯给了父亲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也正是这个改变,父亲在书香里顺利考上赣南医学院,成为镇上的骄子,成了杨家的骄傲,也就有了我们的骄傲……


图片发自App

      学生时代父亲不负众望,成就本领。毕业后主动要求到一线卫生院工作。他知道,基层需要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因为出身普通家庭,懂得人间冷暖,懂得为农民群众做实事好事的人生价值。正是他有颗善良爱民之心,有着医徳仁厚的系民之情,所以父亲放弃在县医院工作的机会,选择一辈子扎根农村卫生工作。父亲学的是临床专业,但为了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他注重在实践中学习,除了喜欢阅读借鉴外,重要的就是向前辈学,向民间老中医学,向大专家学,正是他孜孜以求的专研精神,父亲在年纪轻轻时,就是一位优秀的全科医生。

      父亲不仅勤学本领,更注重以精湛医术服务群众,被群众称为厚徳仁爱的好医生。记得一个除夕之夜,一家人正忙着年夜大餐时,有位老乡丢了魂似的,来到家里,眼噙泪水恳求父亲去几十里外的山里急诊一位老人。是为家人准备年夜饭还是救人?此时的父亲丝毫没有犹豫,拎起药箱,对家人说,年可以年年过,但生命没有轮回。父亲救人的坚定,对山区老乡的仁爱,一家人不仅没有怨言,反而为父亲的举动敬佩不已。夜已至深,在泥泞路上颠簸几十里的父亲,疲惫不堪地放下药箱后便大口吃起我们年饭的剩菜剩饭,看着他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不仅一阵酸楚……抢救危重病人父亲总是那样舍己忘我,江西日报还刊载过父亲历经艰险在暴雨中挽救一名胃出血患者生命的事迹。是啊,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关爱患者不仅在他的心里,更在他的行动里。他曾对我说过,学医不为病人,医生不为患者,那做医生有什么价值。在他工作过的乡镇无人不知他,无人不晓他,他不仅治病,而且医心,与患者做朋友,做亲人,虽然退体多年,仍然有当年的病人来看望他。父亲的医德仁心,是我们儿女永远学习的榜样,也激励着我们永远前行。


图片发自App

      从2002年起,父亲和母亲就从老家来到南昌,与子女们一起生活。我常常与父亲唠嗑,常常回忆过往旧事。眼前的父亲在岁月的打磨里由标准的帅哥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常常地在父亲自豪自信的眼神里读到了他对家的热爱、对母亲的情怀、对子女的的厚爱、对家人未来的期许。

      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十分关注我们的成长,引导我们不仅要好好学习,还要好好做人。为了让我们快乐成长,父亲发挥自身多才多艺的特长,努力营造良好快乐氛围。父亲曾说,他5岁时就在镇上拜师学习拉二胡和唱戏曲。良好的艺术功底,使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在父亲歌谣里快乐成长着。那时候,只要外面流行什么歌曲,父亲很快就会传唱给我们听,并教会我们唱,在我们欢乐的童音里有了父爱、有了快乐、有了成长的音符。前不久,在与父亲交流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哼起小时候唱的巜五朵金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父亲也情不自禁地跟曲,看到他快乐的样子,仿佛童年时候的父亲又在眼前。是啊,岁月的流逝我们无法止步,但时光留下童年的美好,留下父亲对女儿的爱让我历历在目。今天,我在工作岗位上经常登台展示,用才艺赢得了赞赏,获得了自信,为我的成长之路铺垫一路花香,这些无不是父亲的教诲和付出,正是有父亲的厚爱,让我的生活添彩了许多。


图片发自App

      父亲不仅爱子女,更爱母亲、孝顺长辈,他以博大的胸襟和厚重的责任感,支撑着这个家。在我的眼里,父亲如山,家里的一切靠父亲,父亲似海,情感宽阔,不计较过往。记得那时父亲工作的地方与我们居住的地方相距十五里地,来回奔波靠一辆28老式自行车,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承载着父亲对母亲的爱念,对家的责任。为了能为母亲多分担一些家务,他几乎每天下班后都回家,无论风雨,第二天一大早又骑车去单位。父亲不仅工作敬业,生活中也是能人。炒菜、弄饭、洗衣,在农村常常是女人干的活,父亲都一一包揽,不仅如此,父亲还会用缝纫机补衣服,小时候那件不舍的花格子衣服,印记父亲灵巧双手的结晶。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和母亲相互携手,从未有过争吵,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他们相互理解、依依相惜,让我们在十分温馨的家庭里快乐成长。记得每年春节,父母都要带着我们置办年货、张贴对联、试着新衣、除夕夜给压岁钱,甚至忙里偷闲与我们逗乐嬉戏玩耍,这种难忘的家庭生活场景至今成了我们儿女新家庭的传统,也是给后代幸福的标榜,家风的示范。直至今天,父亲、母亲的家族里常常夸赞父母相敬如宾,相亲相爱,为杨家树立了典范。不仅如此,父亲还是位大孝子,早年爷爷去世,其他兄弟姐妹生活也并不富裕,为了给奶奶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父亲每月都会从仅能维持家里生计的费用里,挤出一些给奶奶寄去,并且每年接奶奶到家里住上数月半载,父亲孝字先行,对长辈的关心和挚爱,深深影响着我们子女。今天,当我凝注年迈的父母时,我不仅想起当年父亲对奶奶的情景,这些印记在脑海里的景象时刻影响着我们。如今,在大力弘扬家风的时代里,父亲已将百善孝为先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的淋漓尽致,不仅影响着我也必将影响我的后代传承。

      父亲不仅爱家,更有良好勤俭的持家习惯。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就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和几双丝光袜,缝缝补补,换来换去,一直保留至今不舍不弃。其实,就当时的条件,父亲的工作形象完全可以穿上得体的衣服,但父亲总是不舍得购置新衣。记得我曾给父亲开玩笑说“像您这样的消费者,那生产厂家都要倒闭了”。父亲并没有生气,而是拍拍我说:“孩子,多少人生活不如我们,过日子千万别攀比,简单就好。”父亲的话朴实真挚,却给了我们生活的道理。直至今天,我居家持家的理念无不渗透着父亲的影子,有时候我在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所以代代传承,就是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榜样力。父亲退休后,他仍然负责一家人的伙食,为了买点便宜菜会走上几里路,家人的用电用水习惯也是常常提醒,尽量节约家用。记得小时候,我不理解,父亲下班后、周末还要去垦地种菜,剩菜剩饭从来不丢弃,其实不是父亲小气,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知足常乐的精神。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也被他潜移默化了,尽管现在条件好多了,但生活上尽量做到节俭,不求奢华,只求普通得体。父亲勤俭节约的品格,给了我生活的方向,也给了我生活的态度,在生活的点滴里,我也尽可能影响和传承我的孩子,这也正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所在。

      父亲虽然是个普通的医生,但他表现的为民情怀、人格魅力、敬业精神、责任担当、医者仁心既是他人生追求的缩影,也是我们学习追寻的榜样。我爱我的父亲,父亲是我的骄傲,也是家的骄傲,更是庐陵山水孕育的骄傲。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亲是家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