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弃猫》:每个人都弃不掉的过往,是你人生的根本所在

村上春树可以算得上是作家中的劳模了,从二十多岁发布第一本畅销书以来,几乎每年都有一部作品问世,而在2019年,村上自曝家丑,首次对外公布父亲的侵华战争史,发表了这本《弃猫》,引起了舆论的热议。


这是一本类似回忆录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村上回忆了自己和父亲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其父年轻时服兵役被派遣到中国,参加侵华战争的内容。

作为一个四十多年耐心维护自己形象的作者,村上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公众形象,他与妻子恩爱有加,与媒体保持距离,对自己要求严格,跑步、听爵士乐、做意大利面……所以,对于父亲这段侵略历史,村上心里一直存有芥蒂,一度和父亲疏远,甚至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与父亲不见面,如同绝交一般。

直到最终,在村上父亲最后的日子里,父子俩之间的关系才稍稍缓和,父亲去世后,村上常常反思这段自己无法选择的关系,渐渐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也算在心理上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


所以村上提到,“写自己的家人(至少对我来说)是一件相当沉重的事”,可能原因就在于此。但是不写又如鲠在喉,如同胸中的块垒,需要有一个契机来排解。终于,村上有一次想到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去海边扔猫的事情,就沿着这件小事,自然而顺畅地把心里的这些东西写了出来,就有了这本《弃猫》。

回到这本书上,“弃猫”是什么呢?

从表面上,是村上少年时和父亲尝试遗弃,却最终回到家中的一只猫。但是对村上来说,“弃猫”的意义绝不止于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村上的父亲,本身也是一只“弃猫”:由于经济原因,祖父将村上的父亲一度送到奈良的某座寺庙里当小和尚,对于孩子来说,这与遗弃无异了,但是他无法适应新环境,又被接回了家,这段经历在村上看来,与他们父子去海边弃猫,但是猫却在他们之前回到了家中一样。

于是村上这样写道:“我忽然想起了扔猫那天父亲的模样:看到那只本应被丢在海边的猫抢在我们前面回了家,他神情中的惊讶不久就转为叹服,接着好像还松了口气。”

从这段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不只是村上,还有他的父亲,都把“弃猫”和父亲建立了关系。


再进一步,我们也不难想到,对于村上本身而言,与父亲的关系,何尝不是另一只“弃猫”呢?由于种种原因,村上很想把这种关系抹去,但是在心底,这又是他不得不面对的亲情,也是自己的无法抗拒的历史。

“弃猫事件”之后,村上将父亲的经历娓娓道来,他的三段从军经历,他的求学经历,他的爱好、他的爱情、他年轻时的荒唐,还有父子俩最终的“和解”——在村上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刽子手”,也不是一个“僧人”,也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或者“优秀的老师”,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在时代的洪流中犯过错误,最终“捡回一条命”的“幸存者”,一个对俳句充满热情的“文学爱好者”,一个不善表达内心、性格倔强的“父亲”。


在他冷静地讲述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村上,或者是一个更真诚的村上。在他之前的一些作品中,我总觉得村上有时候端着“架子”,有的时候又故弄玄虚,又有些时候有些遮遮掩掩。但是在这本可以称之为“回忆录”的作品中,在这短短的三万多字的记叙中,我看到了一个真诚的作者。

村上的这本《弃猫》,正如阎连科的评价,“以平实的笔墨写了父亲波澜起伏而又深水静湖的生命,在娓娓的文字背后,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不言”,犹如一座冰山,书上写成文字的只有一小部分,而更多的内容隐藏在了文字的背后,等待读者去思考、去发掘。

每个人都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原生家庭,直面那些造成自己性格和能力的点点滴滴,对于村上春树也是一样,在这本书中,他写道:“恐怕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呼吸着不同时代的空气,背负着时代本身的重量活下去,也只能在时代的洪流中默默成长吧。“


我们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是村上的“寻根之旅”,沿着他的思路,我们也可以去看那段历史,去谴责战争,去批判恶行,去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去找寻人生的源头以及自我存在的意义。

也许,我们也能找到一只或者很多“弃猫”,也能和自己的过往挥手再见,带着释然。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上春树《弃猫》:每个人都弃不掉的过往,是你人生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