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关于疫情对经济,就业影响的不成熟看法(上)

随着新冠疫情得到初步的控制,各行各业开始积极有序的复工复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关注这次疫情会对经济产生什么影响,这其中主要包含经济产出,通货膨胀情况,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而失业率更是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特别是毕业季将至,今年874万的应届毕业生无疑将给劳动市场带来巨大压力。根据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2020年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2%,约4340万人,这个数据较2019年全年的平均失业率3.62%涨幅达到了71%。那么我们作为普通百姓要怎么更宏观,更直观地去理解这次疫情对经济,就业带来的冲击?随着国家积极采取各项政策推进复工复产,这些经济数据会不会有所改善?国家采取的政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本文将通过简单的供需模型(不涉及Mundell-Fleming

模型也不涉及菲利普斯曲线,也不涉及宏观计量模型,所以小白也可放心服用),在大体是凯恩斯的框架下分析以上问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为什么会有失业。 根据凯恩斯的说法,就业情况取决于有效需求。这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呢?请看下图

一个社会的总需求(AD)整个社会对消费,投资的需求总量,它是随着整体物价升高而减少的,因为贫穷让大家没有太多的想法。相对应的,总供给(AS)就是这个社会能提供让你消费的总量,它随着整体物价升高而增加。因为有羊毛大家都想薅,有油水大家都想捞。当总需求遇上总供给时,就决定了这个社会的产出。这个产出通俗理解就是GDP。这个产出就会对应着一个就业情况,即一个失业率。那么很容易我们就可以知道,当产出提高时,就业情况就会变好,失业率就会降低。因为厂商企业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提高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但是当产出达到一定程度时候,总供给就不会再随着物价上升而增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社会的生产力以目前的科学水平就到顶了,给再多钱它也没法再多增产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AS是一条竖线。


它所对应的就业情况叫充分就业,相对应的失业率叫做自然失业率。也就是说在这个情况下愿意上班的都有班上。假如我们国家在2019年第四季度(疫情爆发前)处于A点,那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Y1就是27.8万亿元,P1我们可以用该季度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替代。在该产出下,2019年第四季度的失业率为3.62%。


      疫情的爆发,使得许多企业停工停产,居民也尽量呆在家里避免人群聚集。 

这对经济体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大部分服务行业,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文化娱乐业等。尽管有些行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较小,有些产业如医疗资源的生产行业在这次疫情则开足全部产能提高供给,但是总体来说总需求和总供给在这次疫情中仍然是大幅度缩减的。在我们的图中可以这样表示,总需求曲线受到疫情影响向左边移动,表示在相同的物价下人们的消费,投资需求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大了。大家都尽可能待在家,即使出去也是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网上购物也因为快递的停运而大幅缩减。相对应的,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停产停工,这就使得供给也在缩减,在同样的价格水平下能产出的变少。反映在图中就是AS向左移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期间产出水平由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大幅缩减会大大减少(从Y2到Y1),为了方便分析我们先假设疫情期间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同事减少使得物价水平维持在之前的水平。失业率因此会随着产出的减少而增加,正如我们开头提到的2月份的失业率高达6.2%。我们可以看出就业水平是和总供给总需求息息相关的。

      我们由两条曲线的移动可以大胆推出疫情后几种发展的可能(这里暂不讨论比疫情更加糟糕的情况发生):

1.供给由于除价格之外的因素上去了,社会却没那么多需求,则产出稍微增加但是无法回到疫情前水平,而且物价下降,经济相比疫情之前处于通缩状态,就业率也难以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2.社会总需求上去了,但是很多企业由于流动性不足,现金流不足以支撑疫情期间的停工停产倒闭了,从而导致社会供给无法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此时产出稍微增加,但难以回到疫情前水平,物价水平上涨,经济相较于疫情前属于滞涨状态,失业率此时也比疫情前高。

3.需求和供给都上去了,则最有可能让产出水平和失业率接近甚至回到疫情前水平且保持物价平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国家为了恢复经济会从刺激消费投资政策来增加需求以及保障企业平稳复工复产来推动供给这两方面同时入手。如果政策能保证需求供给都上去了,失业率自然也就下来了。


理论依据有了,那么我们要能从国家的政策中挖掘什么信息呢?即使之后总需求总供给上去了,会是哪些行业和产业的供给需求上去呢?经济结构会如何改变?结构的改变对就业会产生什么影响,会导致摩擦性失业还是周期性失业?这一篇先这样吧,下一篇再结合现实的数据来看看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关于疫情对经济,就业影响的不成熟看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