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孟两家的差别

审时度势、精通变化,灵活机动地做事,就有可能成为最大赢家

春秋时期,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学文、一个学武,孩子聪明好学,均学有所成,学文的通达仁义、学武的精通兵法。

长大后,学文的儿子,以仁义道德之说来游说齐王,齐王听了以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便聘请他为众公子的老师;精通兵法的儿子,以兵法之道来游说楚王,楚王听了以后,心中大喜,也重用了他,任命他为军师。

两个儿子都被重用的施家,不仅衣食无忧,过上了好日子,而且还声名远扬、受人尊敬,这让施家的两位老人感到非常欣慰。

再说施家有一户邻居孟家,看到了这种情况后,很是羡慕,于是,也把自己家的两个儿子培养成了一文一武。

学成以后,好文的儿子来到了秦国,可是,当他用仁义之道游说秦王时,却把奏王惹得怒不可遏,愤然说道:“当前,各诸侯国征战如此激烈,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筹集良马和军饷。你撺掇我以仁义治国,这不是让我自取灭亡吗?”逐后下令将他施以宫刑。

好武的儿子赶往了魏国,以兵法游说魏王。魏王听了,皱起了眉头,心事重重地说:“我们是一个小国,民少国衰,夹在各大国之间,全力服从他们还不能自保,你还劝我对他们动武,这不是摆明了让我自行灭亡吗?”

魏王继续想了想又接着说道:“如果我要是让你全身而退,说不定你还会再到别的国家去游说,这样一来,很可能对我们魏国造成极大的祸害,所以,你必须留在魏国,不能离开半步。”于是,魏王挥了挥手,遂命人砍去了他的双脚。

孟家父母看着伤痕累累的两个儿子,捶胸顿足、痛苦不堪,并愤怒地抱怨起施家来。

施氏义正词严地说:“凡事儿能把握住时机的人才能昌盛,断送时机的人则定会灭亡。您儿子跟我儿子的学问相同,结果却大不一样,这并不是由于他们的所学的知识不对,而只是使用的时机不正确。

“要知道,天下并没有永远对与错的事情,以前所用到的,或许今天就被抛弃不用;而今天抛弃的,明天也许就会派上用场。这种用与不用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应该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确定。所以说,一个人只有与时俱进,懂得见机行事,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即使拥有孔丘那么渊博的学问或者是拥有姜尚那么精湛的战术,又有什么用呢?”

一番话,说得孟家老少哑口无言。

道理:同样的才华,运用的对象不同、时机不对,结果也会迥然不同。

所以,我们只有审时度势、精通变化,灵活地见机行事,才有可能成为掌控时机的主人、为人处世的赢家。

您赞成吗?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施、孟两家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