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数据结构》之栈与队列

1. 栈

1.1 定义

栈,即只能在表尾进行插入或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其中,“表尾”称为“栈顶”,另一端则为“栈底”。栈是“后进先出”(LIFO)的线性表。

1.2 栈的顺序存储结构

我们使用数组来描述栈的顺序存储结构。使用指针top来定义栈顶指针,其一直指向数组的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空栈即top为-1。由于使用数组实现,故顺序栈在初始化时需要指定最大存储容量。

1.2.1 入栈

取出数组下一位置的索引(同时更新栈顶top指针),插入数据。

// S为栈(data为保存的数据,top为栈顶指针),e为插入数据,下同

if (S->top == MAX_SIZE - 1) {
    return False;
}

// 栈顶指针后移
S->top += 1;
// 在数组的该位置插入数据
S->data[S->top] = e;

return True;
1.2.2 出栈

取出栈顶top指针指向的数据,之后top指针前移。

if (S->top == -1) {
    // 空栈
    return NULL;
}

// 取出待返回数据
result = S->data[S->top];

// 栈顶指针前移
S->top -= 1;

return result;

入栈、出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1)

1.3 栈的链式存储结构

由于顺序栈仍然需要提前考虑空间的存储问题,我们可以使用“单链表”来实现栈结构。

使用“头插法”实现链栈的“入栈”和“出栈”操作,可以有效降低时间复杂度。

对于链栈来说,空栈即栈顶指针top=NULL

1.3.1 入栈

入栈操作,类似于单链表的插入操作,直接在链表头部进行。

// S为栈(top为栈顶指针,count为元素数量),e为插入数据结点(data为数据域,next为指针域),下同

// 新数据的next指向原top指针的节点,并将top指针指向新数据,更新表长

node = ...; // 创建新结点
node->data = e;
node->next = S->top;
S->top = node;
S->count += 1;
1.3.2 出栈

出栈操作,类似于单链表的删除操作,直接在链表头部进行。

if (S->count == 0) {
    // 空栈
    return NULL;
}

// 取出待返回的结点
p = S->top; 
// 取出待返回数据
result = p->data;
// 栈顶指针指向后一个结点
S->top = S->top->next;
// 更新表长
S->count -= 1;
// 释放对象
free(p);

return result;

链栈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仍然为O(1)。但由于其实际占用的存储空间会大于顺序栈(单链表结点额外包含指针域数据),故可以依情况自行决定使用哪种结构对栈进行实现。

1.4 栈的应用:使用栈进行四则运算

这里我们使用栈(demo中使用链栈进行实现)进行四则运算表达式的求值:

9 + ( 3 - 1 ) * 3 + 10 / 2

其中,主要步骤分为两步:

  1. 将(操作符)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栈用来进出操作符):
9 3 1 - 3 * + 10 2 / +
  1. 使用后缀表达式计算结果(栈用来进出操作数)。

Objective-C版本实现:代码地址。

2. 队列

2.1 定义

队列,即只能在一端进行插入操作,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删除的一端叫做队头。队列是先进先出(FIFO)的线性表。

2.2 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仍然使用数组对队列进行描述。我们使用两个指针(front和rear)分别指向队头(首个元素)和队尾(末尾元素的下一个索引)。故初始时,front=rear。

2.2.1 顺序队列的入队

入队,即rear指针位置插入新数据,之后rear指针后移。时间复杂度为O(1)

2.2.2 顺序队列的出队

出队,按标准数组的删除数据逻辑可知,front指针位置数据移除,之后后面的所有数据依次前移。此时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

若是不考虑移动元素的问题,则可以在front指向的数据移除后,front指针后移,达到目的且复杂度仍然为O(1)。但此时会造成数据的“假溢出”:在队列存储已满的情况下,插入新数据时无法插入,但队列头部明明有剩余空间却无法使用。

2.3 循环队列

为了解决上述“假溢出”的问题,引入了循环队列这个特殊的顺序存储队列。

2.3.1 定义

队列中,头尾相接的顺序存储结构叫做循环队列。

利用循环队列,在尾部存满之后,如果头部存在剩余空间,可以从头开始继续存储。

2.3.2 循环队列的问题

队列为空时,front=rear。但当队列存满时,仍旧为front=rear。故在使用循环队列时,需要区分开这两种情况。

  1. 设置标志位flag:当队列为空时,flag=0;当队列占满时,flag=1。
  2. 少存一个数据。即当rear与front差1时,就认为队列已满。

故循环队列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入队与出队操作时的溢出问题

2.3.3 循环队列的满队及长度判定

对于上面的第二种情况,由于在队列已满时,rear与front的大小不确定(绝对值差1),故可以使用“取模”的方式确定队列是否已满:

if ((rear + 1) % MaxSize == front) {
    // 队列已满
}

而计算队列数据个数时,当rear > front时,队列长度即为rear - front;当rear < front时,队列为两部分:右半部分为QueueSize - front,左半部分为 rear - 0,故总长度为 rear - front + QueueSize。仍旧使用“取模”的方式,故最终队列长度为:

// 队列总长度
QueueLength = (rear - front + MaxSize) % MaxSize;
2.3.3 循环队列的入队操作

按照循环存储的方式,当队尾已满,但仍有空间可用时,将新元素重新放入到队列头部。

// Q为队列(data为数据数组,rear和front为其头尾指针),e为将入队的新元素,下同

if ((Q->rear + 1) % MaxSize == Q->front) {
    // 队列已满,不可入队
    return False;
}

// 队尾设置数据
Q->data[Q->rear] = e;
// 队尾指针后移(取模,填满后可从头赋值)
Q->rear = (Q->rear + 1) % MaxSize;

return True;
2.3.4 循环队列的出队操作
if (Q->rear == Q->front) {
    // 空队列,不可出队
    return NULL;
}

// e为出队对象
Element e = Q->front;
// 对首指针后移(取模,填满后可从头赋值)
Q->front = (Q->front + 1) % MaxSize;

return e;

2.4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本质上就是使用链表实现的队列。最简单的实现就是“单链表”。队首指针front指向链表的头结点,队尾指针rear指向链表的尾部结点。

2.4.1 链式队列的入队

链式队列的入队操作,实质上就是“尾插法”插入结点到单链表中。

// Q为队列(front和rear分别为队列的头尾指针),s为待插入结点(data为数据域,next为指针域),下同

// 创建新结点s
s = ...;
s->data = e;
s->next = NULL;
// 原尾部结点的next指向新结点
Q->rear->next = s;
// 队尾指针指向新结点
Q->rear = s;
2.4.2 链式队列的入队

链式队列的出队操作,实质上就是在链表头部移除首个结点。注意,出队后,若得到空队列,队尾指针rear也应指向链表的头结点。

if (Q->front == Q->rear) {
    // 空队列,不可出队
    return NULL;
}

// 得到当前待出队结点p
p = Q->front->next;
// 获取出队元素
e = p->data;
// 队首指针指向出队结点的下一个结点
Q->front->next = p->next;

if (Q->rear == p) {
    // 判空,若出队后为空队列,则更新队尾指针(均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Q->rear = Q->front;
}

free(p);

return e;

2.5 两种存储结构队列的比较

比较两种存储结构的队列的异同,如同比较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的优劣。首先,对于灵活程度来说,链式队列由于无需考虑存储空间的大小,且无需担心数据溢出或空间浪费,而显得更加灵活。但是,由于其单个数据占用空间略大,且创建和释放存在部分消耗,在纯性能上略差于顺序队列。

还是那句话,确定存储空间大小时,使用顺序队列;否则使用链式队列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话数据结构》之栈与队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