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十三篇作战篇


作为作战篇,作战一篇旨于庙堂之上定下战略决策后的战争前准备与出战要领。

《老子》第六十三章中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所以《孙子兵法》作战这一篇就是着重分析战前准备的细节跟作战的要领。按照作战逻辑庙算大计已定,接着就是做好修缮车马、准备器械、筹集粮草、征收费用等战争准备,然后军队才能出国作战,只有战前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一旦开战才可能速战速决,实现庙算既定的战略决策,否则人力,物力不足贸然出兵,纵然有周密的作战计划也难以取得胜利。按照这一逻辑思路作战篇大致讲了四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分析十万之师出国作战的物资准备规模和要求;二是分析旷日持久的战争的巨大危害,反衬出速战速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是分析军队出国作战的后勤保障的几种基础方法及后果;四是强调速战速胜的关键是在于将领的能力素质。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凡兴兵作战的一般情形是,轻型战车千辆,重型战车千辆,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并且向千里之外运输粮食,且全军内外的开支,招待宾客用于外交的费用,用于武器维修的胶漆等材料费用,战车、甲胄的支出,每天的消耗支出需要千金,然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军征战。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因此,用如此大军作战只能要求速胜,一旦战争拖延下去军队必定陷入疲惫,挫伤锐气,在此情况下攻城,就会因士兵的战斗力下降而受挫,军队长期在外作战必然会导致国家财政空虚供给不足。如果因为久战导致士兵疲惫不堪,锐气挫败,军队战斗力下降,国内物资枯竭,就会引起诸侯乘虚而入,向我方发起进攻,即使有智谋之士也无法善后。所以,在实际作战中只有听闻将领指挥笨拙求取速胜的,却从未见过讲究指挥巧妙而战争久拖不胜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从未有过。所以,将领如果不能全面了解用兵带来的危害,就不能全面知道用兵的益处了。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再次征召士兵,不用多次征集军粮。作战的武器装备由国内提供,从敌人那里夺取粮食,这样军队的粮食供给就充足了。国家因作战而贫困,是因为军队远征粮食进行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就会导致百姓贫苦,军队驻扎的附件物价必然飞涨,物价飞涨就会导致百姓物资枯竭,物资枯竭从而导致赋税和劳役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物资枯竭,在国内财政空虚。百姓的财产耗费十分之七,国家的财产,由于战车破损,马匹疲惫,盔甲、箭矢、矛戟、盾牌、牛车的损失,耗去十分之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所以明智的将军,会在敌人那里解决粮食的问题,取得敌军一钟的粮食,相当于从国内运输而是钟粮食。取得一石的饲料,相当于国内运输二十石的饲料。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所以,想要士兵拼死杀敌,就必须激发士兵对敌人的愤怒。要使士兵奋勇夺取敌军的财物物资,就必须用夺取来的财物物资作为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夺取十辆战车以上的,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士兵,要立即更换上我军的旗帜,并把战车编入我方战车中。要善待俘虏,好好的供养他们使他们归顺我们,为我方效力,这就是战胜敌人而是我们更加强大的方法。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作战最重要的就是速战速胜,最忌讳的就是战争旷日持久。所以真正懂得用兵之道的将军,掌握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你可能感兴趣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作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