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隔离在家,有人厨艺精进了,有人成了收纳大师,而表妹则点亮了一项心理技能:“情绪觉察四步骤”。通过识别和扭转自己脑中的“自动化思维”,能有效缓解长期不自觉的紧张和焦虑,很适合安静居家的我们,分享给大家:
表妹小时候很安静、胆小,那时候同学给她取了个英文名叫“deer”,因为她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头小鹿,时刻警觉,过度紧张和焦虑。很多时候,她其实不知道自己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当别人好奇问她:你的手怎么在抖?才意识到自己太紧绷了。
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她从小害怕巨大声响。可能也是因为这点,表妹说话声音特别小,我们经常听不清她在说什么,她也因此特别不爱说话。后来上了大学,参加了很多社团活动、演讲比赛,她终于把胆量、音量练出来了,与人交往也从容、热情了很多。
我本以为她已经完成了蜕变,结果她刚刚打电话过来,非常惊喜地跟我分享:“姐!我终于找到过度紧张的原因了,现在感觉压在自己身上好多年的大山,终于搬走了!”
原来,早上三婶炒菜的声音比较大,表妹在半睡半醒之间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又感到了熟悉的紧张和焦虑:“那时候真的很想喊停,那个声音让我想挠墙!”当然,她没有勇气去制止“母上大人”。
清醒了一些后,想到反正每天只能呆在家里,于是她就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胡思乱想、自问自答:
为什么我一听到大一点的声音就会紧张、焦虑呢?因为尖锐、洪亮的声音让我想到父母吵架、摔东西、摔门。
为什么会想到这些呢?因为小时候父母经常不定时、不分场合地吵架,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可能就会因为琐事吵起来,甚至可能发展成动手,或摔门而去。
表妹想起有几年,甚至在过年、在她生日的当天,父母也会吵架或动手。那时的她每天战战兢兢,晚上常常踮着脚尖去偷听爸妈的房门,生怕爸妈争吵动手,而自己没能拦住。
现在想起那段经历,那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心情,依然非常鲜活;而思绪回到现实,已恍如隔世。
于是,表妹告诉自己:“不用怕,这只是炒菜的声音,现在爸妈好好的,没有吵架。”对自己说完这句话,突然泪目了,身上那种紧绷、焦躁的感觉也减轻了很多。她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以后这就是我的秘密武器了,紧张一次用一次,我就不信改不了!”想象着表妹说这句话时张牙舞爪的模样,我心里不禁感叹:真是个内心细腻的小机灵鬼!
我很欣慰,表妹宅家宅出息了,误打误撞探索出了“情绪觉察四步骤”!看看这专业的手法、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也忍不住用它来探索了一波自己的情绪,为2020年的新征程,做了一次心理减负:
1、找到引发情绪的“导火索”
每个人的长期情绪负担不一样,可能是紧张和焦虑,也可能是愤怒或委屈等;“导火索”也因人而异,可能是声音,也可能是某个画面、场景……
2、找出“导火索”让你自动联想到的后果
就像表妹自动联想到了父母吵架,所以一旦听到比较大的声音,她就不自觉地进入了警戒状态。找到自己害怕的后果,接下来才能对症下药。
3、展示真相,纠正片面的“自动思维”
表妹仅仅是向自己展示了“爸妈已经不吵架了”的真相,便能得到很好的放松效果。
这是因为她觉察到了潜意识里对父母吵架的恐惧,并把它带到了意识层面,让自己真正意识到“现在爸妈好好的”,不需要再害怕了。
4、反复纠正,才能形成新的“自动思维”
表妹其实也意识到了一次的放松,并不代表着她彻底解放了,所以才会想要牢牢记住这个过程,以便下次又感到紧张时继续使用。
突然想到表妹大概是为了加深记忆,才给我打的电话吧……扎心了……
我是幸福心理进阶,欢迎关注和交流。每天一点生活中的心理学,助你轻松幸福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