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来农耕变化

    三农工作非常重要,所谓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是对有关三农工作的政策性指导文件。三农指农村、农民、农业。今天跟大家谈谈农业中的农耕情况在我地的变化。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到现在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就是从大集体生产到土地家庭承包,第二从八十年代初到本世纪初也就是家庭承包到土地逐渐集约种制,第三就是从本世纪初到现在虽然还是家庭承包制但有很大一部分土地被少数几户农民代租。毛主席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我就顺着这八个字简单讲讲它们的变化。

    土、土地是农民的根本之根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但我村土地大部分是瘠薄地和盐碱地,记得生产队集体耕种时这些盐碱薄地三分之一或一半的地方不拿苗,白白扔了种子,收获甚微。到土地承包至今,真是怪了,现在分不出好坏地,老百姓讲的好插楼就是苗。

    肥、“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早年生产队施肥主要是猪圏肥家禽肥和大牲畜肥,由于肥效慢而且少效果不明显,后来县里成立了化肥厂生产炭铵,这种氮肥植物吸收快但时间短。老百姓把它叫气肥,但对粮食增产也起到一定作用,到了土地家庭承包时,大家都敢于投入了,当时从国外进口了磷酸二铵,当时土埌中极度缺磷,主要作物小麦玉米的产量快速增长,到现在根据土壤中的营养需求又生产出各种复合肥。现在施肥时间有个大变化。原来是也施底肥也重视追肥,现在庄稼整个生育期施足底肥就完了。庄稼长得也挺好。

    水、“水是农业的命脉”。大集体早期主要是靠天吃饭,没有深机井也没有电,就靠水质好的砖井人工提水在早春种点大麦。我村在一九六七年才有了电,在国家支持下打了几眼深机井,三分之一以上的地都能浇上,虽然老停电但还是对粮食增产贡献不小。社员们用不着吃国家的救济粮了。土地承包后机井的作用真的发挥命脉作用,停电的时候少了,人们的积极性也高,每年生产的粮食两三年吃不了。不过现在洼里的机井由于常年抽水,水位下降很厉害以停止使用,只剩一眼井吃水用,这几年只好种一季玉米。

    种、“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的优劣是粮食增产与否的关键,生产队的早期这个观念很淡薄,粮食作物没有什高产的优良品种,直到七十年代初才有了杂交玉米“京早七号”,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亩产六七百斤。到土地承包时杂交玉米品就很多,早中晚熟的品种都有,而且比早期的要高产很多,亩产千斤很平常,管理得当的可以超过一千五百斤。小麦还是科研人员培育的优良品种,抗病抗倒伏亩产也能达到千斤。

  密、说的是合理密植。过稀过密都不利增产,生产队时期偏向于稀。“稀田大穗”是社员们的口头禅。到土地承包时就有了改进。计算亩产量有三个因素: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三个因素都达标,才能获得高产。过密了穗小籽粒轻不能高产,但,过稀虽然穗大粒重但棵数少亩产也不会高。现在亩穂数不用人工开苗定棵,都是机播了,播种时就把棵数定好了。

    保、说的是植物保护。我们这里的粮食作物是玉米和小麦,一般年份病虫害並不严重。冬小麦在播种时用剧毒农药拌种防治地下害虫,转年在抽穗期再防治一下麦蚜虫就可以了。玉米的主要害虫就是粘虫和玉米螟,只要盯住防治就行了,在这几十年中我就遇上一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生过一次蝗虫危害,扑天盖地的蝗虫一过就把庄稼吃成光杆。现在几十年过去了,由于国家重视再没发生过。近二十多年来多种杂草正危害着农作物的生长,人工除草即费力也除不干净.人们逐渐釆用除草剂来防治,到现在也是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管、管理也是十分关键,“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小麦整个生育期浇上三水就可以了(越冬水、返青水、孕穗水),关键是抢收,玉米在生产队和家庭承包时,因为都是收麦后再种晚玉米.必须抢时间早种,再就是半尺多高的小苗出来后定棵中耕除草是关键,群众把它叫做“刀热苗”,这个季节天气很热又收又种又管是农民最累的时候。最近这些年由于大部分地只种一季玉米。管理上轻松了很多。

  工、“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八项中数工具的改变最为大。大型机械的进入农村,几乎全部代替人力。可以说二十几年机械化的耕种管收把几千年的劳作方法都作成了历史。耠子楼犁耙都将成为古懂,二十几年前还是几乎每家都有的骡马驴牛也用不着替农民耕种运输了,村里没有一户再饲养了,也成了历史。打谷场也没用了可以种庄稼了。随着国家的强大与重视,新的助农机械和科学技术还会在农村中大显身手。

                                      2022.1.3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十年来农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