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重在抓重点破难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歌颂伟大父爱,赞颂父子情深的佳作,文章描写具体,感情真挚是文章的主要特点。教学此篇文章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的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白老师在进入课堂的学习环节后,抓住“从哪些内容上能让我们感受到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一问题,让学生读文找一找、画一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找准了感悟课文的切入点——父与子的了不起。此环节抓住了重点,清新明了,具有启发性,接着他又让学生自读2到12自然段,感受和体会附父亲的了不起。此环节师生互动,抓住重点语句和词语,配合ppt图片进行学习,收到了好的效果。

      抓重点,破难点是本次白老师讲课中的着力点。小白老师抓得好,破得,准有方法,有层次。如品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8小时,没人来阻挡他”,此处意在通过父亲的动作及挖掘的时间长来表现挖掘过程的艰难,另外,学生还能够用多种形式的语言来朗读,更加深刻的领悟到父亲挖掘的艰难,从而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在品读第二个描写处外貌描写的时候如“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此处通过学生品读文章的父亲的外貌,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的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从而让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

      通过听两次白老师的实践教学,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白老师的进步,她在反复中进步,在进步中反思,在反思中修正,从语言,教态,师生互动,时间调控以及学生情绪的引导上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她在进步,其实我们每一个听课老师也在进步。

      刚才也有几位老师谈到了小白老师这节课容量大、时间紧、或许有些目标,比如读的目标,练的活动以及学生口语表达方面有所欠缺,我认为这是因为作为语文老师往往想的太多,担心的太多,讲得太多。其实我们应做到教学课堂结构化的优化,大胆取舍,直扑重点,突破难点,少讲多读,多悟。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如果让我来设计,这节课或讲一节课,我会这样去抓重点破难点,重点是通过动作、语言、外貌描写凸显父与子的了不起,难点是抓住全文中两个最不起眼的字去深读感悟反复练读这两个字,大家都能猜得到,那就是父亲的一个“挖”字,儿子的一个“让”字,这就是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这次磨课的学习听课的过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语文课堂中要抓重点破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优化课堂结构重在抓重点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