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为什么只有你一直有个流浪情结?”

​2020.4.10

“太想去远方找自由了。”  ——刘淼淼

图 /影视剧    文 /刘淼淼



说起流浪,有的人想到漂流与不稳定,风餐露宿,如无根浮萍。

可是流浪于我而言,却有种特定的自由含义在里面。

从小时候起,我就渴望远方,崇尚自由,甚至幻想流浪。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拥有着绝对的自由。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自由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执念。生活也是很平常的,衣服自己买、想要的东西自己选,可我还是那么渴望一种自由。为了得到这样的自由,我甚至想要去流浪。

“崇尚流浪,向往远方”

从小就向往流浪。那种不拘一格的,不受拘束的,完全自由自在的感觉,可以让我找到真实的自我。

我有多么崇尚流浪呢?用崇尚这个词,我想应该不为过。

那时我上高中,妈妈骑着电动车载我去学校的路上,路过一个热闹的街角,我看到墙根旁卧着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然后突然就有了灵感,回去之后以流浪为题材写了一篇短篇小说。

我知道流浪汉未必真的自由,但是天知道那时候我对流浪和自由的执念已经达到什么地步。

流浪未曾真正实现,所以现在我仍念念不忘。

安妮宝贝常在她书中写,坐上公交车,靠窗的位置,在城市流浪,随便哪个方向。那时候我觉得这种感觉真好。

以至于我一直对公交车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感觉坐上公交车我就能去流浪。直到我大学去了济南(人挤人挤死人),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公交车,自此之后我的公交车流浪情结就没了。

深刻感到流浪得到满足的时候,是在一次奔赴考场的路上。我和一个室友都报了证券资格证考试,然后考场安排的很远,要坐一两个小时的公交才能到。去的时候打车去的,回来反正不赶时间,我们坐了公交回学校。公交上人很少,再加上考完有点累了,于是我俩都打起盹来。

结果你们猜怎么样?

大概一个小时过去了,迷迷糊糊抬起头看窗外,眼前的场景好像越来越陌生,于是我赶紧喊我室友,“我们是不是坐过了呀!”

我们都一脸懵逼,看周围都没人了,偌大的公交车上只剩了我们俩。于是问司机师傅,结果发现我们坐反了……反了……了

然后那天好巧不巧的,还下起了朦胧的小雨,冷风一吹,我感觉心情非常愉悦!回去之后我就写了一篇文章。尤其是那种离熟悉的地方越来越远的感觉,让我很……愉悦?比较向往远方,这一点好像从来都没变过。

其实渴望流浪,我觉得从来都没有错。

当身体被生活安排的时候,难道还不允许内心有点自己的想法吗?

当生活繁复而又单调的时候,我们总会想改变一下现状,因为人是有感觉的,心也是有感情的,总是会一种生活模式支配着,我们很难再唤起最初的激情与动力。

偶尔允许自己去改变,去尝试,哪怕只是短短的旅游几天,也会很好。因为流浪不仅是生活形式上的改变,更是精神上的慰藉。

“渴望流浪,却从来没有去流浪”

说来好笑,那么想要去流浪,却从未付诸实践。

一方面家里担心安全问题,不放心一个女孩子单独出门,更别提一个人去不知道哪里的地方了。

如果想找个伴的话,那很有可能就达不到想要的流浪效果,就变成了一起的一趟旅游。

有时候,某种程度上旅游也是一种流浪。

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奔赴渴望的远方,即便那是别人熟悉的家乡,但于你而言,却是从未企及的远方。

毕淑敏曾经在书里写——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书和旅游,这两样东西是让人增强生命力和新鲜感的最好东西。

我讨厌被束缚的压抑环境,可是为了实现目标却不得不忍受。

就像时光倒回了几年前的那个傍晚,吃过晚饭后我们在学校操场散步,透过高高的围墙和操场的看台,眺望远方。

夜幕降临时,墙外的小区点点灯光亮起,万家灯火,我更加向往墙外的烟火气息。身体还在学校里,一颗心和思绪早已跑到了十万八千里开外。

我想我终于明白,之所以那么渴望流浪,去一个谁都不认识我的地方,我就可以做真实的自己了。在我们惯常的生活状态下,我们要遵守那些世俗的规定,包括对不懂事的长辈言听计从,包括对不喜欢的人微笑相待,包括对不喜欢的事饱含热情……

其实很多事情我都不想去做,可是却因为自己处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不得不去做。违心的事,我们会感到不快乐。

所以渴望流浪,想要自由。

但是,流浪也是需要资本的。要知道,诗和远方都是需要路费的,星辰大海也需要门票,想要去精神旅游,身体上的努力也要跟得上。

为了早点去“流浪”,过不一样一点的生活,我正在努力,希望你也是啊。

END

或许你还想看:

“批评别人时,要记住并不是你的优越条件别人都有。”

“我真的很想告诉你,别那么着急去实现梦想。”

“没钱的你,诗和远方只是精神上的麻痹。”

你可能感兴趣的:(“嘿!为什么只有你一直有个流浪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