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一个家庭永恒的话题。
但是如今,随手打开网页,看到关于孩子的总是让人焦虑不安的信息。一边是熊孩子行为无度缺乏管束引来全社会的口诛笔伐,另一边,是父母们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束手无策难有作为的无力感。万一不小心打开朋友圈,更是看到“妈妈辅导一年级孩子作业导致心梗”、“杭州妈妈跟孩子生气导致右肺被气破”这样耸人听闻的消息,再不然就是“送车、送房、送嫁妆,只求你早点把你家女婿/儿媳领回去辅导作业”的内容被疯狂复制转发,犹如恐慌之下的末日狂欢。
而我,会浏览一下这些标题,然后关掉这些只会让人变得更加焦虑的信息,拉着大女同小儿的手,在晚饭后享受例行的散步和游玩时光,我笃定的知道,今晚的家中不会有响彻云霄的吼叫,不会有歇斯底里的争吵,也不会有被打骂后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声。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普通的,充满焦虑、充满无力感的母亲。当时的我,只有一个女儿,但全家六个大人,却把女儿养成了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样子。
她骄纵、蛮横;她沉迷于电视、手机;她做作业永远无法专注,而学习成绩之差让我和老公这一个硕士一个博士曾无数次讨论过医院抱错孩子的可能性;最让我头疼的还是她不知何时养成了说谎的毛病,而我和老公则是根据说谎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女子单打、男子单打还是混合双打。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好几年,直到老二在这吵吵嚷嚷、打打闹闹中也降临到人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吸取了照顾大女儿的经验教训的缘故,带老二我觉得分外地轻松与得心应手。
相比老大当年天天抱在怀中,却还一天到晚地又哭又闹,不肯睡觉。对老二,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头一次听说了自主入睡法,马上去网上学习,翻遍各种育儿网站,又买了相关的书籍深入学习并着手对老二进行训练。
奇迹出现了!
本来刚出生时跟姐姐一样是个睡渣,不管抱着睡多久,一放到床上就秒醒的弟弟,竟然在我的训练下在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被我拍着自主入睡了。到了五个月,就连拍都不用了,直接把他放到床上,他就自己开开心心地玩一会儿,然后就睡着了。最可爱的是,睡醒之后,完全不会像当年姐姐那样,一睁眼就嚎啕大哭,而是自己安静地在床上玩他的小玩具们。有时我太忙,忘了及时把他从房间里抱出来,但是一推开门,却发现不知醒了多久的他,正开心地坐在床上玩,一抬头看见我就咧开嘴,冲着我傻乐,真的把我这个老母亲的心都笑化了。
相信任何一个当过妈的人都知道,一个肯好好睡觉的天使宝宝,对我们来说有多重要。我甚至在心里暗暗窃喜,看来是老天爷眷顾,终于生了一个比姐姐省心的宝宝。
而让我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误的,是在弟弟周岁生日时。
我们在拿到弟弟周岁生日照欣赏时,一时心血来潮,想着把姐姐当年的周岁照也找出来看看。让我们诧异的是,当我们翻出姐姐的照片时,竟然发现,我们觉得完全不同的两个孩子,竟然长得如此相似。
姐姐看到后也惊呼:“妈妈,弟弟怎么和我一岁的时候的样子长得一模一样啊?你不是常说我们长得根本不同吗?”
姐姐无意的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让我知道了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其实他们姐弟都是一样,都是天上的天使落入了我的家中。刚出生时,他们都纯洁而又纯粹,一如水晶透明。但他们更像一张洁白的画布,任由那被称为父母的人将画笔任意挥洒。
伊坂幸太郎说过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直到那时,我才终于弄懂那句话的含义。
第一次,我浑浑噩噩地当了妈妈,以为那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却不知道自己这个妈妈当得有多随意。
我什么育儿知识都不懂,只因为怕姐姐哭,就一直把她抱在怀里睡,而不给她培养自主入睡的机会,却埋怨她是个爱哭鬼,一天到晚折腾自己。
等她长大一点,我为了自己有更多躲懒的时间,就把电视里的动画片当成安慰剂。让她像颗沙发小土豆般在电视机前一栽就是一两个小时,却在她长大以后责怪她沉迷电视。
当她第一次为了满足她的愿望在地上打滚耍赖时,我为了怕她在外面哭让家长丢脸,没有好好教育她,而是满足了她的要求。却在她长大后用同样的方式要求我满足她时,认为她不懂事,而对她报以老拳。
当她拉着我要我陪她一起读绘本时,我自顾自玩着手机,塞给她一部iPad,却因为她上小学后不爱阅读而对她横加指责。
……
细细想到这些,让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淋淋了。难怪几米曾经说:我们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当我看到弟弟用清澈的目光看着我,一脸天真无邪的时候,我知道,只有我们当父母的从自身找原因,才能让弟弟不再重蹈姐姐的覆辙。
痛定思痛之后,我决定开始改变自己随性教养孩子的模式。
系统学习,掌握育儿理论。
那一段时间,我向那些娃带得好的妈妈们虚心请教,又找来市面上各种经典的育儿书,挑灯夜读,划重点,做笔记,拿出了当年考司法考试的劲头,然后结合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方法。
立flag,让孩子来监督你。
我对着已经8岁的大女儿立下flag,向她承认错误,告诉她之前妈妈的教育方式不对,希望她之后能看着妈妈的改变,希望她能和妈妈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我至今无法忘记女儿当时的神情,看着平日里不是啰啰嗦嗦,就是大吼大叫的妈妈,突然诚恳地跟她道歉,她有点感动又有点难以置信的样子。
之后,就是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首先,给孩子高效的陪伴,而不仅仅是陪着。
去逛商场,把孩子放进游乐场里,自己去买衣服,不叫陪伴。
在家里,和孩子一人拿一部手机玩游戏,不叫陪伴。
出去吃饭,和朋友热火朝天地讨论最近追的什么剧,让孩子和朋友的孩子一起去玩,不叫陪伴。
陪伴,需要放下一切,全身心的投入。
我说服家人,卖掉了电视,让女儿没有了心理上的依赖,让晚上做完作业后的时光,成为珍贵的家庭时光。
在女儿做作业的时候,我告诉她,妈妈不再唠叨她,不再监视着她是否专心,只是告诉她,如果她尽快做完,剩下的时光就都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happy hour,不用一直钉在书桌前。
她听完我的话,眼睛闪着星星,好像完全不相信妈妈会不用她再做课外练习。
那天她以前所未有的光速完成了作业,在我检查完毕将错误改正后,我宣布,欢乐时光开始。
至那天起,我的每个晚上都不再与手机为伴,天气好的时候,我带着两个孩子出去散步,听他们的童言童语,看着他们在我面前奔跑撒欢。无风的时候跟姐姐一起打羽毛球,而蹒跚学步的弟弟则充当了我们的小球童,捡球送球,不亦乐乎。
回到家,则是睡前的读书时间。我和姐姐划拳,谁赢了才有资格给弟弟读一个小故事。从绘本开始,让姐姐慢慢从不爱读书变成抢着要读。
当然也会有反复,当某一天姐姐磨蹭到很晚,我也不会大声地催促呵斥,只是告诉她,睡觉时间到了,今天的欢乐时光她没法参与,真遗憾,希望她明天能够参与。
就这样,在没有做什么额外的辅导训练,女儿的成绩却在缓慢但持续地进步。
其次,面对孩子的错误,温柔而坚定地纠正。
孩子都会犯错,面对孩子,一则以温柔,一则以坚定。双管齐下,方能有效解决问题。溺爱养不出好孩子,打骂却只有短期之效,孩子越大越难管。
弟弟哭闹时,我会陪着他,耐心地等他哭完,告诉他我理解他的伤心,但他那样做是不对的。
姐姐发脾气时,我会问她,怎样会让她情绪稳定一些,是我回自己的房间,还是她回自己的房间,等冷静下来我们再来谈问题。
事实证明,不管是大小孩,还是小小孩,在他们冷静下来以后,跟他们讲道理要容易地多。
最后,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为孩子一手包办所有事,却责怪他们什么都不会做。其实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小到准备第二天的衣服鞋袜,大到自我控制自主学习,只要多给予鼓励,他们都可以自己做到。
四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无数的挫折,但我始终坚持着要改变自己,改变孩子的决心,跌跌撞撞一路走来,终于欣喜地看到,虽然姐姐还没有长成“别人家的孩子”,但脾气秉性都在一步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弟弟也能干懂事,惹人喜爱。
我常庆幸,是二胎的出现,让我突然意识到了需要改变自己的契机。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在第一个孩子出世时,就能知道学习如何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当父母,我们可以不考试,但要终身学习。
当父母,我们虽然不考试,但是孩子长成的模样,却是你在他幼年时亲手写下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