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无意邂逅的余音绕梁

我与这本书的邂逅,是在一次带孩子逛书店时无意间的相遇,鲜艳粗犷的封皮和富有诗意的书名吸引了我,潦草翻看了一下内容,就决定将她带回家……我这个人就是这样,洒脱不羁、随心而为,也许我生命中许多精彩和失落,都要归功于我这知行合一的肆意性格。

这是一本散文书,整个读下来,给我最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的文笔超好,几乎每一章节、每一页、每一句都要被我标注下来,要说整理金句,我想将整本书都抄下来都不为过!

鲁迅文学奖授奖辞评价道: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是啊,一直觉得散文作家都是非常细腻之人,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在她的笔下都是那么的灵动,让人跟着她想表达的情绪,或笑、或哭。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做了很多读书笔记~

坚韧感性的母亲,命运多舛的外婆,性格迥异的丑丑和赛虎,母亲养的鸡、鸭、兔子、猫等等等等,这些形象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变得灵动鲜活。

当然,除了感受作者描述人和物带给人的哀伤和欢乐,在作者情感抒发得更深处,我感受到作者对于人类对大自然掠夺的无奈、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渺小的悲哀、以及作者对于大自然的爱戴与敬畏……

如果说作者笔下的人和物能够带给我欢乐和敬佩之感,那作者对于人类和大自然在思考中流露出的情感、更能让我共鸣作者的忧思和向往,突然觉得,如果用心阅读作者的思想,我们的格局会上升一个层次。

读到最后,我们会感觉作者的结尾生硬戛然,不禁心生疑惑:就这么结束了吗?庆幸的是,作者在【后记】中做出了解释。

作者说:“写作的过程像是挖掘的过程,甚至探险的过程。”作者在“探险”的过程中迫切地想挖掘自己的记忆,用力的抒情,但是写到最后,作者发现,这些文字所描述的生活,它们不曾真正结束,作者对于生活的怀念和期盼、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也不曾真正停止……

书的最后,作者附上了几张带有文字描述的照片,认真翻看每一张照片,脑海中会回想起前面书中的情景,不禁鼻头酸楚、心生感叹:那么苦的日子、那么让人敬佩的母亲、那么让人怀念的外婆,以及生活中那么多让人有所感触的定格瞬间……都成为作者和身为读者的我、心底最难忘的画面!生活不曾停止、感悟不曾放下,它们构成了作者的生命,也让我为之动容……

轻轻合上书本,一本书的结束,却是一段情地扎根,意难平啊~意难平。

【金句摘抄】:

1、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

2、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啊……

3、在荒野中,窄窄一条水渠所聚拢的这么一点点生气,丝毫不输世间所有大江大河湖泊海洋的盛景。

4、世界上最强烈的希望就是“一线希望”吧?

5、大地永不改变。丰沃的森林不应被砍伐毁灭,贫瘠干涸之地也不应被强行垦耕 或绿化。人的命运和自然的命运截然相反。

6、亲眼看着一点点长成的生命,再亲眼看着它们一点点枯萎,是耕种者千百年来共有的痛苦。

7、我觉得外婆最终不是死于痛苦和衰老的,而是死于等待。

8、几乎每个母亲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几乎每个孩子对母亲的怀念里都有食物的内容。

9、睡眠是地球上第二巨大的事物。第一巨大的是安静。

10、双手的力量不能改天换地,却恰好能维持个体的生命。恰好能令粮食从大地中产出,食物从火炉上诞生。

11、庞大的过去与未来竟全交由一支手机牵系。难怪自己如此脆弱。

12、在荒野中种植葵花和在荒野中挖掘石头有什么不同呢?都是掠夺。用挖掘机掠夺,用大量的化肥掠夺。紧紧地攥住大地的海绵,勒索到最后一滴液体。

13、而麦田的金色则赋予深沉的安抚力量。那是粮食的力量。

14、世上与忠贞情感相关的事物都富于攻击性。要么玫瑰,要么沙枣。

15、等待是根植于孤独之中的植物吧?孤独越强大,等待越茂盛。

16、人类甚至可以研究出无土栽培技术,却仍然不能更改生命成长的规则。这种规则也是大地的意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无意邂逅的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