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我觉得现在社会能说会道真的很重要,不过要做到能说会道也还真不容易,我经常跟我大娃说,一个人听说读写的能力需要全面发展,也是很重要的,他现在很热衷于少年得到APP的故事,每天听一到两个小时,有一点很好的就是,他听了会和我们讲,和我们讲一些奇闻趣事,甚至问我们一些我们都很难知道答案的问题,特别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会突然冒出一个脑筋急转弯什么的,还是很能调节气氛的,我希望他有固定的坚持,下一步或许会开通某个平台,让他逐渐的展示一下,这是一个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是需要时间的,是需要积累的,我想只要他能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和成果。

要想真正做好能说会道,知识储备是关键,但我觉得也应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口才是练出来的,不要羞怯,要知道每个人的资质都是差不多的,自己有怯场的心理,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感受,要抓紧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给自己信心,相信自己既能够做得到也能够说得出,每一次的锻炼都会给自己开始下一次以莫大的勇气,再加上自己不断的总结和积累。长此以往,必然能够在以后的一切场合中自己脱颖而出,说出自己,证明自己。

其次,说话要有内容,才能够在社交场合及一些工作场合中吸引别人的倾听,你总要使别人在听你说话的过程中有一些收益或是产生共鸣,那么这样的说话才是成功的,而别人也才会乐意听你说话,与你交流。同理而言,一位好的说话者一定是一位特别擅长沟通的人,在自己说话的时候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说话,俗话说:出门看天色,进门看脸色。因此在说话时更要学会看他人听你说话时的表情,以便适时的改变自己说话的内容、语气等等,说话时千万不要自说自话,这是最不成功的说话。

再次,说话要注意自己的节奏感,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有些人在说话的时候语速相当快,就象在爆豆子一样,往往她自己说完以后,别人都没有反映过来她说的是什么。说话说得慢一些,声音响亮一些,你会发现,人们会更加注意的倾听你的说话,而且他们会感觉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从内心深处说出来的,是经过你慎重考虑后才说出来的,人们会认为你在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任。其实言语并不见得比写文章容易,文章写得不好来还可以修改,而一句话说出来了,要想修改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也常感觉到,即使同一个意思,甚至同一句话,会说话的人,能叫你眉飞色舞,不会说话的人,则叫你头昏脑胀。

最后,要跟会说话的人多学习,多去倾听别人的说话,西方有句谚语说: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多听,才是最有收获的,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内在知识,不断的去学习别人的长处,用一颗自信与谦和的心来面对自己的每一次社交与工作中的场合,即使自己做的不够好,只要努力,只要有真诚,相信你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成为一位说话和沟通的高手,为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带来很多快乐!

说到这,再分享一个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故事吧。

战国时代,赵国平原君赵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三次担任赵国宰相,以善养士著称,手下有宾客数千人。一次,秦国攻打赵国,并包围国都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去求援,当时打算推楚国为盟主,订立合纵盟约联合出兵抗秦。平原君想从门下宾客挑选二十个有勇有谋、文武兼备的人,一起前往楚国。结果,只选出十九人,剩下一人挑不出来。有个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荐。最后,平原君同意让毛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论订立合纵盟约的事。从早上到中午,平原君再三陈述利害关系,还是无法说服楚王答应援救赵国。于是,在另外十九人的鼓动下,毛遂手握剑柄,登阶到殿堂上。他态度强硬,义正词严,向楚王分析情势。最后,楚王同意和赵国签订盟约。

平原君签订盟约返回赵国后,说:“我不敢再自称会鉴识人才了。我鉴识人才多至上千人,少则数百人,自认为不会漏失天下贤能之士,现在竟遗漏毛先生了。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吕的传国之宝还有分量。毛先生的三寸舌头比百万大军还要强大。”于是,平原君将毛遂奉为上宾。

因为人说话的主要器官是舌头,舌长约有三寸,所以古人往往用“三寸舌”、“三寸之舌”来形容有极佳口才的人。而“三寸不烂之舌”就是从这里演变而来,用来形容能言善道的人才。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