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随时随地监督着孩子却没必要。
有一些家长理解的“陪伴成长”,是从早到晚都守在孩子身边,久而久之弄得亲子关系反倒紧张。
不论哪种关系都要有个适度空间,家长要是像狱警,孩子要是像犯人似的,能有温馨氛围么?
有些家长说,哪有狱警对犯人那么好的?明明是保姆加保镖啊,孩子不接受就是不乖。
可有的家长,比如孩子画画时,眼珠不转地盯着孩子每一笔,还不停地说要这么画那么画,孩子一点创作自由也没有,与被监禁着有什么两样?
况且,犯人都还有放风的时候,有些家长是连睡觉都要盯着孩子。
这不是夸张的说法,是有实例。
有一个孩子都十一岁了,百般央求之后,妈妈才同意他睡单独的小房间。哪怕单睡了,他的妈妈还是要夜里几次去看看他。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妈以为我不知道她来看我,我其实全知道,她来一次后,我就安心睡一会儿,然后强迫自己在她下次来之前醒。主要是害怕自己睡觉的时候踢被子、缩成一团什么的,第二天我妈又得唠叨很久。我要赶在她来之前,规规矩矩躺好。”
人和人的良好沟通,靠的是心与心交流,不是距离贴得越近心就会越近。
爱情是双向奔赴,亲情也是,心往一处走,实际的距离再远也有很多办法克服。
现在的交通和通讯和那么发达,国家的教育资源也在尽量平衡,不能天天陪伴孩子,都同样可以常常指导。
可如果是无效陪伴,陪得再多也没有增加亲子关系亲密度的作用,甚至可能引起反感。
现在关于职场妈妈和全职妈妈的争议很大,我个人观点是两种情况都好,关键是个人去怎么平衡,两种群体没有优劣,只看具体生活中具体个人的平衡。
本身热爱工作的人,也疼爱孩子,找准平衡点,不要把工作当干苦力,把养孩子当负责任,而是要让孩子看到你的工作是在为社会做贡献,让孩子有荣誉感,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建设好大环境也是为了小家庭更好,也能激励孩子好好学习。
比如,可以把工作中克服困难的事例,把工作解决了很多人需求的事例,把工作中需要用到什么知识的事例,给孩子讲一讲,让孩子明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也是学以致用,让整个社会更美好。
如果能知道生活中的一切来之不易,同时能体会父母是疼爱着的,即便陪伴时间少,孩子也能体谅父母。
而更愿意为家人服务的妈妈,不能因为没工作就把重心全放在家人身上,重心始终要在自己身上,没有工作成就感但要有个人情趣,用更多的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要让孩子体会到是妈妈的付出是让家人生活更舒适。
比如,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别在一旁监工般盯着,也别只顾在手机上刷小视频,可以安静看一本名著,也可以专心做一样手工,让孩子知道妈妈并不是为了监督他学习才存在,而是妈妈为他营造了好的学习氛围,而那些父母忙于工作的孩子可没有这种氛围。这让孩子有优越感,才会感恩妈妈付出。
有一批孩子已比较大的父母说孩子是白眼狼,说工作忙的妈妈没有一起欢乐玩过,又说全职妈妈只会施加压力只会看学习成绩,搞得好像怎么都不对。
而从另一面做,则是怎么都对,妈妈工作忙,可以当努力上进的榜样;妈妈没工作,可以当生活温馨舒适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