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你正在做的练习,很有可能是无效的

有这样两个人,她们都对画画比较感兴趣,但是经过一年的学习,她们最终的作品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对于画画来说,她们都是新手,于是相约着报了同一个线上课程。课程是针对零基础的系统班,从起稿到构图,从结构到色彩搭配,从元素到场景,老师都讲得比较详细,而且每节课都布置了对应的作业。

在学习期间,她们俩都很认真地听课做笔记做作业。唯一不同的是作业的完成方式。前者只是按时临摹老师的范例,完成任务就行了,没有去思考老师这里为什么这样画,那里为什么又不一样。后者则是通过观察范例,寻找每一处的用意,然后再自己去找素材增加练习,经过一遍一遍地重复,直到将某一个理论吃透。

就这样课程结束后,前者只是学会了临摹作品,离开了范例,需要自己创作时总是绞尽脑汁;而后者通过一遍遍的练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对于她来说,创作好像只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通过排列组合在画纸上展现出来一样,自然且流畅。

两个人看起来都很努力,都在认真练习,为什么结果会有这么大差异呢?

在《刻意练习》里,作者将练习分为“天真的练习”和刻意练习。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而刻意练习则要求任务难度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通过持续的反馈,来将某一方面做得更好。

回到事例中,不难发现,前者只是在临摹的基础上寻求进步,而后者则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寻找突破,显然结果也就有了高下之分。

刻意练习的每一个基本要求都很普通:你需要有一个定义清晰的延展性目标,能够全神贯注及不懈努力去实现,在实现过程中要有即时的、有益的反馈,根据反馈进行持续的反思和完善。

一般而言,不论我们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反馈来准确辨别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如果没有及时的反馈,我们不可能搞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离目标还有多远。

然而,许多人每天只是得过且过,平时根本没有进行刻意练习。就像很多人虽然有多年工作经历,但其能力似乎并没有进入佼佼者的行列。这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是否表现得有激情就能看出。时间虽然在流逝,但每天做的只是重复而无意义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技能,表现卓越,刻意练习绝对不可少。每一个看似轻松的表演的背后,都隐藏着大量没有记载的、不被外人所知的、具有挑战性的、需要不懈努力的、不断出现失误的练习过程。

回想一下自己的练习,是不是只是简单的重复呢?如果是的,我们就需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只有走出舒适圈,才能有显著的进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注意,你正在做的练习,很有可能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