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计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1.正道与诡道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由前面所提到的,孙子的计,是计算的计,是先算基本面,五事是否有胜算,有了,才战,但是,也不是不讲阴谋诡计。

上面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计算利害,是军事根本,有胜算了,就可以出战,在五事的基础上,到战场上,还需要跟进形势的变化,趋利避害,化不利为有利,借势,造势。(《孙子兵法》之形篇,势篇)

2.十二条诡道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扰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作者认为,计策其实就是那么几条,关键是戏怎么演,像下面的:

战国时期,李牧一挂免战牌就是几年,跟匈奴耗,跟匈奴打,又假装输,结果匈奴真的以为李牧兵不行,就逐渐傲慢起来,结果就输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再如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他给司马懿送去女人衣服去羞辱他,但是,司马懿还是不为所动,为什么?诸葛亮粮草就那么多,闹没了,他就只能乖乖回去,所以,司马懿早就计算好了,这场战争的关键是对方的粮草。故诸葛亮的“怒而扰之”没用。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话所举的例子。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它揭示一个这样的道理: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史上唯一一个不跟任何人商量,一个人把谋反这件事干成的人:冒顿单于,他没跟任何人说,但是,他给部下做了一个条件反射的“驯练”,只要他的鸣镝指向谁,他的部下必须立刻射向谁,犹豫晚射的人都会被斩。这样他把自己的爱马射死了,爱妃射死了,最后他的父亲也被成功射死了,谋反成功。

3.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十二条诡道,其实更多的是人性的弱点,要对方有,再加以诱之,不一定有效,像上面的司马懿就无效了。对《孙子兵法》的十二条诡道,作者也提出了他的解法:

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而戒贪第一,其次,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此外,不忘本谋,不争一口之气,示弱不是羞耻,保持紧张,不可懈怠,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看着听着其实道理都一样,但是,结合作者所举的故事,再回头看的话,还是有点头发发麻,发麻的原因是一幕幕的历史一次次的上映,无论是书上提到的,还是自己。

所有的骗局,是你自己骗了自己,所有的代价,是因为你只记得行动才有机会,却忘记了它的背面是行动必有代价。我们往往喜欢追求枝节,忘了本质。兵法很简单,道理很简单,难的是判断,表面上是对敌情没判断,本质上是对自己没判断。

有些话重复过后,还是挺伤人的,好了,就此罢手,总结计篇:

五事是比较敌我双方的五个方面,再通过七计去比较结果,有胜算打,没胜算就继续准备,准备五事七计到分数上去。等上了战场,要想办法引对方失误,所以,又有了十二诡道。

十二诡道是“招”,但是,招数有限,招数的理就那几条,就像昙花一现的人或者公司,能留下来的,不多,而百年基业的老店却依旧让人敬仰。能活多久这是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计篇《华杉讲透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