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汕头。次日清晨,独自游荡在老城中,喜欢这份清静,没有熙攘的人流,没有喧闹声音,唯有脚下行走石板路的声响,内心宁静而安稳。
吃过早餐,我们决定结束行程,往回行驶,汕头至回家的路约500公里。
年初六,气温20度,阴,这是南方的天气,北方高速部分路段,正饱受风雪侵袭。我们国土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驶进闽南地界,路面质量明显优于潮汕地域。
途经漳州路段,见高速上指示牌“距离赵家堡四十公里”提示,这“堡”显然不是南方地名习惯用词,便觉不同寻常,百度查阅,原来此堡隐居着逃亡的赵宋王朝一支血脉,当即引发兴趣,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说宋朝,自然会让人联想“清明上河图”汴京的繁华;想到宋徽宗风流多才,为丹青丢了江山,而他独创的“瘦金体”却成书法艺术的瑰宝;想到宋朝饱受外族侵略,终落得北掳和南逃的悲惨结局。
很快出高速,约十分钟便到赵家堡。远远望见一座石彻基三合土墙的城堡门楼。
门楼前是一个停车场,游人不多,顺利停下车,走近东城门,见横匾石刻“东方巨障”四个字,意为抵御倭寇入侵而设的城门。门前立着一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门票10元。
跨过城门,导游说:我们这一跨尤如跨进千年前的汴京。
迎面所见是一座农村常见的土地庙,再举目四望,与我印象中飞檐翘角,雕龙画栋,金壁辉煌的殿宇相去甚远,这里的建筑充满闽南风情,村民己然没了皇孙贵族的气质。
导游说:宋朝一共盖了三座城,河南开封汴京,杭州临安府,而眼前的这座漳州湖西的赵家堡便是其中之一。
原来我们将要参观的这座城堡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同父异母的弟弟赵匡美魏王后代所建。
时光回溯到南宋未年,赵家王朝大势已去,蒙古人的铁蹄踏进中原大地,最后直逼南宋首都临安,5岁恭帝被元军俘虏,抗元名将张世杰带着两位小王爷赵昰、赵昺向南逃亡。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抵达福州就拥立7岁的赵昰为帝(端宗),流亡朝廷就此诞生,主要官员: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行宫就设在福州仓山林浦闽冲郡王赵若和的王府里。六个月后,元军攻陷福州,风雨飘摇的小朝廷,又一路南逃。
三年后,端宗溺水而亡,又改立年幼的赵昺为皇帝(怀宗)。元军一路追杀,将他们逼到广东崖山。
两年后,元军进攻崖山,在元军的猛烈攻击下,张世杰下令烧毁行宫,人马登船而逃,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护卫小皇帝的丞相陆秀夫,见历时20多天的抵抗,宋军节节败退,他感叹南宋气数已尽,为不再重蹈恭帝北掳的覆辙,让大宋皇帝免遭奇辱,万般无奈,背着年仅8岁的小皇帝投海殉国。其他船上的大臣,宫眷,将士听闻噩耗,顿时嚎啕痛哭,为了不当亡国奴,十万人纷纷投海自尽。
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出来,当得知皇帝己亡,他悲痛不已,也绝望地堕身入海,为国家为民族尽忠殉国。南宋在惊天骇浪的大海中悲壮而有节气地灭亡,结束了统治中国三百二十年历史的赵宋王朝。
鲜为人知的是,有四只船侥幸逃生,这就是宋太祖弟弟魏王的第十世孙闽冲郡王赵若和及侍从们所乘坐的船,他们辗转至漳浦,就此隐姓埋名生存下来,并以“皇”的谐音的“黄”为姓氏。
时光飞逝,时代更迭,过了百年,天下为明朝朱家。赵若和的子孙因同姓通婚引发官司,不得已,才拿出秘藏的赵氏族谱以证无罪,此事惊动朝廷,朱元璋恩准了宋皇室后裔恢复赵姓。
岁月悠悠,又过了200多年,赵若和第九世孙赵范考取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浙江按察司副使(相当今天省政法委副书记),其告老还乡后,选中了漳浦湖西这片土地,修建了这座城堡。从此宋朝皇族后裔隐居于此,开枝散叶四百多年,让赵宋皇室血脉延续至今。
随着导游我们进入城内,迎面而来是百年荔枝树,繁茂的古榕,青青的芳草,淡淡的梨花,简朴的农家,时尔嗅到清香,时尔听到鸟呜,自然风韵扑面而来,行走其间,难以与大宋皇朝的奢华相联系。
唯有听了导游的讲解后,通过城内的城墙、园林,湖泊,小桥,亭台,楼阁,庙宇,房舍的布局用意与建筑匠心,方能感受到建造者在建筑中融入了对大宋王朝的追慕和对昔日汴京繁华向往的情绪,也让我思绪飘忽,遐思无限。
城内最高建筑“完壁楼”,是赵家堡核心建筑,也是最先建的一幢楼,1604年建成,用石彻基,三合土夯墙,围合式的三层方楼建筑,一楼有天井,二楼有回廊,楼内设暗道、射孔、哨窗、水井,其军事防御功能,足于抵御海盗贼寇的侵扰。或因先祖一路颠沛流离南逃的苦难经历,他们血液中种下居安思危时刻警惕的因子,在“完壁楼”建成后,又在外城修了两道城墙,筑成坚不可催的城堡。
其正门上嵌有青石匾,镌刻着“完璧楼”三字,有“完璧归赵”之意,且每个字另有深意,“完”它取宋字的宝盖也寓意宋的天,隐喻南宋虽被元朝取代,天仍是大宋,“璧”本应上下结构,在这写成左右结构,又把玉字省去一点,让王字隐在启(房)字下面,以暗示王族后人在此隐居,右边辛字被拉长,则暗喻先辈千辛万苦,“楼”右边“娄”的米字狂草书成“宋”,又和下面的女字合为安字,祈望宋家子孙平安。
形成赵家堡如今的规模,是赵范、赵义父子两代人陆续建成。赵家堡占地173亩,完璧楼建成,再筑城墙,府第,外城墙,庙宇、房屋、园林。导游介绍,这里的建筑仿旧时汴京城的规制,1984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等古建筑专家考察赵家堡后,留下了“其布局立意,处处乃沿汴京之旧。”之盛赞。
城堡有四个城门,匾刻分别是:东门“东方巨障”,北门“硕高居胜”,西门“丹鼎钟祥”,而南门建造之初就封闭着,以示不再南逃之意。或许,向南是他们的忌讳,因此,城堡内建筑皆向西北,向着昔日的皇城汴京的方向。
中国人自古重视族谱的记录,赵宋后裔也保存有完整的族谱,明代的赵范在族谱中读到三百年前,先祖赵若和记述他护驾一路南逃中历尽艰辛的苦难和十万人随皇帝投海殉国悲壮的文字,悲从中来,怆然泪下在族谱空白处写下:“为子孙者读此篇而不痛哭流涕非人也!”他的这种国恨家仇的情感,对后代子孙有着潜移墨化的作用,甚至形成习俗,代代相传。
据导游说曾经赵家堡的儿孙结婚之日,也渗入历史的悲情,新郎新娘皆着白衣白裤,新娘还外加一条白色的围裙,手拿着白布条,跪拜祖宗,家中长辈去逝,也是穿结婚时白衣裤,最终这套衣服伴随主人离世穿着入葬。如此,或是为了告诫后人大喜大悲之时都不忘祖宗亡国之哀吧。
赵家堡目前依然居住着100多户赵宋后裔,城堡内有许多古遗迹:瓮城、武庙、三堂、官厅、辑卿小院、汴派桥、七级聚佛宝塔,历史的沉重与凄楚皆写在它们的沧颜上,许多建筑腐朽残损,显露着孤静与无奈的表情,令观者不自觉陷入无限悲凉的感伤中。
天空飘落细雨,将气氛渲染的萧瑟沉重,我执着伞,站在城墙边,写下“痕迹斑驳的赵家堡,印刻着无尽的苍凉。”文字发往微信朋友圈,几日后,再阅甚觉不妥,大年初六,应图吉利,忌用如此凝重文字。
从赵家堡启程己是下午,一路顺畅抵达。正月省城的夜晚,璀璨的灯光将乌龙江两岸的楼宇绚染的异彩粉呈,车进三环,路上静悄悄,不似高速上车流如虹,这是一座低调而富有内涵的城市。
结束了一段行程,又将开启新的旅程。这些日子,为远赴大洋彼岸而忙碌,因而,这几篇游记,断断续续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