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是花了很长时间
摸索出来并经过验证的一套方法。
孩子很是受用。
分享出来,
希望有更多的家庭受用。
01
之前写过一片文章是有关孩子拖延症的文章(前文请戳这里:孩子的拖延真的无治了吗?),为此还收到《简耕》教育公号的开白(也就是被转载了:孩子的拖延真的无治了吗?)。
那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开白体验,应该算是对我育儿方法的肯定,更是对本公号的肯定。
一切就是那么机缘巧合,那时孩子各种拖延不给力,正让我抓狂不已。
正好接触到亲子情绪力,算是缓解了那时我无处安放的焦虑。
那时我家的作业情况,最糟糕的情况是每晚都要拖到晚上十点以后。
才10岁的小孩,作业就搞到那么晚,真心焦急,说怒火攻心都不为过;
如果再碰到周末的作文练习,那简直就是全家的鸡飞狗跳。
学习了情绪力之后,我梳理了孩子和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原因,按照心理老师讲的方法去摸索,果然使得日后的拖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那之后我是怎么继续巩固这之后的学习成果呢?听我给你慢慢道来。
02
这还是要从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说起了。
为了怕孩子们作业有疏漏,老师们也是煞费苦心。
将需要完成的作业,明明白白地让孩子们照着写下来。孩子回家后只要对着其完成就好,家长也好有个抓手,对照着去检查就好。
(孩子的作业截图,我在后面签“已完成”字样)
类似于那种每日计划完成表一样,既方便了孩子可以做到自查,也方便家长能准确无误地了解孩子的作业情况。
家长们检查时,除了看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正好也能大致了解孩子的完成态度和掌握程度。
我就是用了以下的这五点,孩子的拖延真的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03
第一,共情孩子
尝试着去共情孩子,即在心理上认同孩子,给与信心,孩子才会以一种向好的势态发展。
这个非常重要。
共情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认可孩子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大家可不要觉得那是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相反,是让孩子低落情绪的完整流淌。
只有让孩子切身感受到他们不孤单!
不只有他们会感觉到紧张、害怕、焦虑等,爸爸妈妈的生活中也充斥着这样不安的情绪,比如要写的报告,临时的发言,以及害怕变胖的焦虑。
当这些情绪完全表达出来之后,才有面对它的勇气,并迎面去解决它。
记得孩子刚接种完疫苗回来的时候,一直在耳边念叨,他的那只手臂有点麻,抬不起来。
记得先生当时不在意地说了一句:有那么疼吗?
孩子后来就像个受气包一样,全程嘟着嘴,状态就是无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因为爸爸的一句话否定了他当时的感受,他就陷入了对这种感受的自我怀疑中。
我看了之后,就说了一句:“上次我打了针之后,也麻了一晚上,但睡了一觉就好了。”
无神的眼睛立马有了光芒,追着问我:“真的睡一觉就好了吗?”
“当然。”
说完抱着那只胳膊,就屁颠屁颠地去洗漱,说也要去养神了。
共情孩子,孩子才不会陷入那样的迷茫中,才有更加积极的情绪去战胜眼前的困难。
对待要完成的作业也是,他们就是压在身上的隐形压力,但换个念头:
一点点拆解作业,逐个击破。等完成之后,就会发现,好像也没那么多。
共情之后的一切困难,仿佛都不攻自破了。
04
第二、快乐缓冲
回家之后,适度给孩子一个快乐缓冲期,那样才会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摆脱拖延。
以前我和大多数家长一样的想法,孩子一回家就让其坐在桌子前,一刻都不停歇地做作业。还美名其曰——培养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的良好习惯。
可是孩子从早上8点到校,直到上完延时班到家的时间,都快要6点。
这整整10个小时的时间里,即使有一两节活动课,其他时间也都一直坐在教室里,一定疲惫不堪。
背着沉重书包,从学校出来的样子真的让人很心疼。
想想即使是成人上了这么长时间的班,回到家的那一刻,一定也是想窝在沙发上,做个啥都不想的“快乐土豆”吧。
回家,只是从学校的桌椅,换到家里的桌椅,那根弦就一直那么紧绷着。
学习的效率想高也不太可能吧。
这里的实操练习——
就是和孩子一起,设置一些5分钟之内的小游戏,如你笔画我猜,猜丁壳,哈哈镜,或者就是简单词语的接龙游戏。(这些都可以上网搜搜看)
只要是游戏,孩子就能乐在其中,让大脑得到彻底的短暂休息。
可别小瞧这5分钟的互动,性价比超高。
因为你得到的,或许就是摆脱不想学习的消极情绪,以及之后持续高效专注的一长段时间。
功效堪比中午眯眼的那一小会儿,何乐而不为?
当然一定要设置好时间限制,游戏内容及规则,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方面,那么孩子会很愿意一起来完成的。
每天孩子在奶奶那里吃完饭,接他回家前的那段路上,孩子就会迫不及待地和我商量,当天要做的游戏以及当天的作业完成时间。
作业已经变成了游戏之后的一种期待。
05
第三、建立机制
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这就是另外一个游戏
——我和孩子一起制定了我们的《信任货币条约》。
即每天在孩子作业前,就约定好作业的完成时间及所获积分,以此作为当天的挑战事项。
(这是和孩子一起草拟的条约,
孩子每天完成的积极性特别高。)
当然你们也可按照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和孩子设定各种合理的约定。
前面所说的共情,就是给亲子关系提供脚手架的。对于孩子的拖延能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远远不够。
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的引导。
因为总有鼓励到达不了的边界,那就靠激励来凑。
这和孩子在学校得到肯定时,得到老师发的小红花,是一样的道理。
其实这就又涉及到游戏机制带来的好处,完成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达不到就给予相应的处罚。
哲学家伯纳德·苏茨说过:玩游戏,就是自愿尝试克服种种不必要的障碍。
有了这种机制,我们就会乐此不疲地沉迷其中,从而达到我们最终尽快完成它的目的。
当然游戏还能提升我们的幸福感。在《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中就说过
游戏分两种:
一种有尽头,我们为了获胜而玩;
一种是无尽头的,我们为了尽量延长时间地玩下去而玩。(比如俄罗斯方块)
很显然我们这个属于第一种,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去玩,这里面有——家长的肯定、自由支配的时间以及最终的奖励。
不光如此,游戏还能让其开心,因为它是孩子主动选择的艰苦工作。
自己主动选择,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后得到应有的奖励,那就是站在人生巅峰之后的掌控感。
事实上,“玩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
同理,那玩的对立面也不是学习,而是抑郁。
带着游戏的心态去完成作业,对于孩子,那就是通关打怪兽,信心爆棚。
06
第四、记录成果
将游戏的规则、内容、限制等一切都做成表格,一天一天的去记录。
(看笔记就可看出孩子特别看重他完成的这些内容,
自己都无限感慨:时间就是这么被他挤出来的。)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他自己坚持的成果,打下的江山,更是激励自己更好完成的动力。
每一次的努力付出,都有被看见,被记载,被表扬,被延续,最后就会被烙上深深的印记。
成为面对下一次困难的原动力。
都说这个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认真的人,对于孩子更加是的。
每天都盯着自己立下的FLAG,暗自盘算这场游戏的赢面有多大。
今天完成了多少,最近的努力成果达到了怎样的地步,还要做哪些改进等等,这些就是现实中的打怪升级,孩子不厌其烦。
家长也乐见其成,整个家庭更是从未有过的平静。
07
第五、认真对待
请仔细、认真对待和孩子一起制定的游戏,客观全面的实施,温柔而坚定地奖励或处罚。
孩子会因为你的认真,形成自己认真做事的态度,这个才是他以后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
只要是基于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孩子都会平静地对待。这也是你和孩子的信任源泉。
看着孩子无比认真的记载着自己的得分情况,就知道这件事在他看来,还是很重要的。
08
今天写文之前,有征求孩子意见。
问其,这样的文章值不值得分享给妈妈的读者——其他小朋友的妈妈。
他很认真地点头,说道:
好的方法就应该让更多的家长孩子知道。
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反正我是觉得,我是多出了很多的自由时间。
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敲完这些,孩子也在预先说好的时间内,拿着自己已经完成的作业到我跟前来签字。
一本本敞开着,在自己完成的那页,井然有序地摆放着。
他得意的笑,我也表情夸张地跟着笑。
他完成了他自己定下的既定目标,所以他得意;
我用惊讶表示我的满意,所以也跟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