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经》六,玄而又玄

上文讲到了道与名,这次我讲下玄而又玄。

说到这个“玄”字,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高深莫测”。甲骨文中这个字,本意是“单丝”,我对丝,没有研究,不知道最初的丝是什么颜色,是不是白色呢?希望专业人士告诉我答案。我印象中丝最初是白色的,后来染成各种色,所以,不知为什么,“玄”这个字有黑色的意思。而且这也是基本意思,比“神秘”要早得多。

世界上所有民族,对颜色的感受应该都是一样的。对黑色这种“神秘感”也是公认的。小孩子背诵的《千字文》第一句就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玄而地黄也。天明明是蓝色的,为什么说是黑色呢?古人其实很有智慧,蓝色是白天的,加上云霞虹霓虹,又五光十色。但夜晚是黑的,这个不变。而且可以夜观天象,所谓仰观天文,解读神秘的天道。所以“玄”就有了公认的“神秘”的意味。

引用一下前文的关键“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好引出本文的主题“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曒。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通本“眇”为“妙”,“曒”为敦煌本,通本为“徼”,帛书本为“噭”。老子写《道德经》,没必要用一个“妙”字,来赞美他的学说,也没必要形容道是多么玄妙。所以我选用帛书本的“眇”,取:细微,难以观察之意。“噭”呼喊的意思,道能呼喊什么?显然是荒谬了,所以结合敦煌本,可以知是“曒”少了一笔。

“曒”光景流,光耀,皎也。本字为“敫”。和“眇”可以说是意思相对。

现在就好解释了:一直保持冷静客观的眼光,观察道与名,以了解其中不为人知的内情;一直保持热情主观的心态,观察道与名,好能看清楚那些显露在外的现象。这两种观察方法都要用,那么就能看清那些神秘的道与分辨纷繁芜杂的各种名,这就是了解世间万物的要旨与门径。

西方的哲学家们,造出各种思想,首先就是肯定理性,否定感性,认为感官是骗人的,是得不到真理的,是阻碍认识真相的障碍。所以,搞的越来越复杂,以此为基础,搞出了一整套形而上学的怪物,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怪胎,并以此发展出科学,发展出经济学,以及政治学,甚至今天的各种各样千奇百怪,细致繁琐的学问。仅仅是近几百年,所推出的知识总量就远远超出过去几千年的总量,美其名曰“知识大爆炸”,更新换代,层出不穷,反复打倒前人。可是,又怎样呢?人类的幸福感并没有与日俱增,反倒各种焦虑,隐忧,依然危机四伏。

还是佩服老子,他没有偏废,他理性与感性并重,所以,他的思想能够让几千年以来的中国人,无论朝代怎样更迭,生活都能比较有人情味,是一种艺术化的生存形态。而儒家思想,也能在道家思想的基础之上发扬光大,让中国这样一个民族成分及其复杂的民族,能够共存共生,繁荣兴盛。

实在来讲,《道德经》是一部以理论哲学为基础的实用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区区五千言,值得我们反复研究,反复玩味。各行各业的精英,都能在这本书里得到他想要的。

所以,说其“玄而又玄”,不如说老子是“大道至简”,破除了“玄而又玄”的玄学之怪物。这值得我们后辈学人,深以为意,切不可为之披上“玄而又玄”的外衣,混淆视听,使道远中华,绝学自绝。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所不知道的《道德经》六,玄而又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