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老师谈成年人如何学习

这是2019年第3篇

此文共有1401字 

 没有耐心的,就不用看了


上次刘澜老师在【得到】直播中讲到成年人应该怎样学习,听完后,才知道自己以前白学了。以致看了那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去学习

老师提到,成年人的学习最难的一点是,去学习,是去掉的去,去掉学校教育带给你的危害,去掉固有的认知。

学校教育的弊端,在这里只提三点:

学校教育让我们在学习中寻求标准答案,但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学校教育分文理科,但工作中的问题是不分学科的,需要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

学校教育分学科后,就成了碎片化学习,这科学一些碎片,那科学一些碎片,很多学科背后共同的底层模式,也就是跨学科的思维模式没有学到。

元学习

去学习后,再谈谈元学习,就是学习怎么学习。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你学习什么,而是你怎么学习。老师分享了他个人学习的3个技巧。

第一个技巧:学通一个老师,找到这个大师的底层思维模式。

好老师的第一个标准是“鹅卵石人格”,既谦卑又自信。

好老师的第二个标准是π型知识,不同于T型知识。

T型知识,就是一横一竖,一竖就是他很专精的地方,一横就是要广泛涉猎,但光有一竖不够。如果他在两个领域都有很精通的地方,才能够掌握不止一个领域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发现不同的领域背后共同的底层思维方式。

好老师的第三个标准是3/3/3感受。

读他的思想,1/3让你拍案叫绝,1/3让你似懂非懂,1/3让你完全不懂。3/3/3是大致说法,学通一个老师,去读他所有的著作,然后把他的著作做为一个线索去读影响他的人的著作。其实这也是判断一本好书的标准,一本好书,一个好老师,一定会让你有拔高的感觉。

第二个技巧:搞懂一个问题

大师每年会选择一个问题或专题去研究。

要搞懂一个问题怎么做呢?选一个跟你工作相关的问题,成为它的专家。按照问题导向来学习。一个问题会牵扯很多学科,就必然要打通很多学科,看看不同的学科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解释的。通过一个问题,形成一个底层模式。

第三个技巧:做好笔记

要手写笔记,打字和手写影响到的脑神经活动是不一样的,手写使大脑的运行效率更高。

模式化学习

其实模式化学习和碎片化学习都很重要,但大部分人都是碎片化学习,欠缺模式化学习。模式化学习学到的是模式,碎片化学习学到的是模式中的一些碎片。

刘澜老师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悖论,很受启发。

管理大师往往不准确;

大师要让普通大众能听懂能接受,需要输出一般性的结论。而普遍又简单的理论往往不准确,因为一般性、准确性、简单性这三者往往不能兼得。

成功企业往往学不会;

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因为“成功=才能+运气”,运气是学不会的。

怀特海说:智慧增长,知识就会消减,因为细节会被原则包容。

智慧就是模式,知识就是碎片,模式增长了,碎片就会减少,因为碎片都归到各个模式中了。

三环学习

行为-->目标-->心智模式

单环学习指行为上的改变,双环学习指目标上的改变,三环学习指在心智模式上的改变。这就好比一台电脑,先是版本升级,到更换软件,再到更换操作系统。

刻意练习

有特定目标的练习,专注的练习,有反馈的练习,有一定挑战的练习。

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Learning by doing.

有人说对于学术界搞科研的人员,可以参考刘澜老师的经验,但对于普通大众,这麽系统学习,太难了。人的改变,习惯的养成,心智模型的建立……永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不妨先从「反刍」开始,慢慢过渡到「反思」,最后再去「破壁」。

听了这么多,我的感受就是把所学的东西当做参考答案,批判性的吸收,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澜老师谈成年人如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