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一个法则,叫作“黑白珠子法则”。
准备两只瓶子,一只放黑珠子,一只放白珠子:
你为别人付出就放入一个白珠子在瓶中,别人为你付出就放入一个黑珠子在另一个瓶中,记得要保持白珠比黑珠多一倍。
这种记录方法可以用于“计算”自己的人脉积累,人情积累等,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例如:当你有事相求于人,在开口之前,最好检查一下自己的两个瓶子,是“借出”的多,还是“积欠”的多,如果是“积欠”的多,你的请求碰壁的概率或许就大些——
毕竟彼此都是凡夫俗子,讲求的是平等交换,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少之又少。对于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给予的人,别人大抵都会心存芥蒂甚至敬而远之罢。
正如智者所言:想得到什么,就要先给予什么。
我们总是说一句话,叫“占小便宜吃大亏”。“黑白珠子法则”则恰恰相反,要你先主动吃亏,以退为进,以送为取,看似吃亏,是累积“占便宜”的筹码。
这样子的“便宜”占得自然更加“理据充分”,让人无话可说。
这种套路/算计,可以有。
2
讲一个故事:
一个犹太牧师在一个村庄传教,每天,他都会向遇到的每位村民微笑问好。
村里有一个男青年,不喜欢和人说话,犹太牧师主动向他问候时,他也不理不睬,表情淡漠,只是冷漠地看牧师一眼。
有见及此,牧师就不再向这位年轻人问候了,但见面依然会主动地对他微笑点头,年轻人则一如既往地毫无表示。
后来,纳粹占领了村庄。
有一天,军队把村庄的人都集中起来,要从中选一批人送到集中营——由一位低层军官决定谁去谁留,而军官,就是那个年轻人。
牧师是犹太人,他以为自己一定会被选去集中营,结果年轻人走到他面前时愣了一下,手却向左边指了指。
走向左边的人,都是能留下来的。
因为以往的善意,牧师避过了人生的一场灾难。
可见,付出的不一定是物质、人情、援手,也包括情感,甚至是一份“微不足道”的微笑与问好,也算。
3
寂静法师在2017年元旦海南《中华智慧商业运用论坛》上,讲过一个名为《物理学五大定律》的课程。
寂静法师,四川省绵竹人,1965年出生,14岁左右开始思考人生。他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发动机专业,先后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学习,曾经被国家派往俄罗斯中央航空研究院学习。
在课程里,寂静法师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就是藉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来探究、解析人与世界、与所求之间的关系:
何谓能量守恒定律?
一切事物皆是由能量组成,不会凭空出现,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
他说,在中国文字里,德与得二字是同音的,在古代可以直接用“德”代替“得”。
德和得分别代表了内在和外在,它也代表了同一种东西的两个状态:能量和质量。
他说,我们通过爱因斯坦的质能转换公式:E=mc²(能量E = 质量m ╳ 光速c的平方),可以得知:
光速的平方是一个固定值,所以物质的质量和能量正相关。能量是内在,是我们看不见的;物体的质量是外在,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但这两个状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所以当内在大于外在时,能量就会转化为物质,于是财富会自动存在。健康亦然。
当外在大于内在,也就是能量不够的时候,物质会自动消失,对应到生活当中就是出现健康、财富等外在的损失甚至灾难。
寂静法师说:中国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他们早就认识到,内在和外在其实是一个整体。
可谓“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是也。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厚德载物”的最究竟也最容易令大多数人信服的解答。
4
再说回黑白珠子法则。
“黑白珠子”法则带着点“功利性”,但其行为也是值得一般人赞赏以及学习的,毕竟无论当事人发心如何,其行为也是正面的付出——否则怎么会让白珠比黑珠多一倍呢。
相较普通人,估计能把白珠子做到跟黑珠子一样多已经觉得问心无愧,更别说一些不知道感恩,只值得不断索取的自私之徒了。
当然了,即使是带着一点功利性质的付出,最好也把对方的“回报”忘掉,否则会让自己很累。
不求报酬的付出,往往会得到更大的回报,相反,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每一点付出都斤斤计较,甚至奢望得到最大的回报,结果往往得到的最少。
天底下没有无端的报酬,付出才是回报的基础。
总而言之,做人还是多付少欠,每次你多做一些,别人就欠你多一些。
让别人变得更好,同时提升自己的价值。如此一来,即使不能让所有的人喜欢,但起码能减少别人的讨厌。
以上内容由挚梦科技建站整理提供,如有相关疑问可以联系我们或者下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