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学会计时,我们在学什么?

在我写出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学CPA学到怀疑人生了。

What

如果学习会计花费两百多小时,单纯为了应试,那也太可惜了。而且更加恐怖的是,学到后面就会发现前面学的已经忘记得一干二净了,捡起来又得费一番力气。我们学习考证,到底是为了什么?

Why

我为什么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呢?

了解到可迁移技能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会计到底能有啥可迁移的呢?学营销和生活好坏挂钩,转换到别的领域的时候有客户需求可以迁移。可是会计和啥也不挂钩啊,是不是以后再也走不出财会领域了呢,或者跨领域之后就变成了一个小白。

很可能是我的学习方法有问题,因为我在学CPA准备考证的时候,就真的只是在考证。考证过后,也许除了一个成绩,什么也不剩了。

How

1、克服大脑惰性

对于知识背后的逻辑、思维方式,考试可考性低,难道就因为这样我们就不去思考了吗?可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毒害,每次遇到什么总是被告知背下来就可以了。考驾照的时候按照教练说的记住各个点位,却没能真正掌握开车的各种技巧。学生时代为了拿到古诗词默写的分数狂背古诗词,却忽视了古代文学之美。我其实有很多奇思怪想,但是到后来我自己都觉得钻研得太深入浪费时间,就不再因为一个问题思索很久,只是把疑问记录在一边。

大脑就是这样接受了不求甚解,开始变得懒惰。可是这样浮潜的学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也许只是拿到一些证书?我们的能力到底有没有提升呢?也许只有不断地思考、质疑,努力去克服大脑惰性,才能真正地收获到证书之外的东西吧?

2、输出倒逼输入

很多时候知识都是需要在运用之后才能转化为技能,然后再慢慢深化为能力。所以说,如果我们学了很多知识但是不去运用,那么在需要的时候这些所谓的知识仍然不会对我们产生帮助。可是,对于广大学习CPA的同学们,我相信如果尚未从事相关工作是很难有机会去用在实践中的,于是知识慢慢地又被遗忘,在考试的时候痛苦不堪。

虽然暂时没有实务经验,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创造机会呀!比如通过教授别人、写文章等方式输出。如果能够尝试用费曼技巧把知识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转述给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并且让人可以理解,那就说明你真的弄懂了这个知识。(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这一周的实践对我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每天晚上尝试选择自己一天中学到的一个概念用自己的方式解释出来,为了尽可能浅显易懂,我尝试了举例子的方式,但是有时候还是很难说清楚。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原来在很多概念上也是一知半解的,而写文章的过程督促着我去查资料更深地去挖掘知识背后的东西、也逼着自己去思考。

3、建立知识体系

合并报表是会计的一座大山,分值占比高、内容难度也高。在回顾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我猛然想起来,这不就是我在美国的那个学期学的Advanced Accounting吗?权益法对应Equity Method,成本法对应Purchase Method,但我当时学长期股权投资的时候,就好像从来没接触过,把这个内容完完全全当作新知识很吃力地去学习。

当时在美国,毕竟也是每次会计都考第一名的啊!可是竟然全部都忘记了,真的很可惜。按照我这样的学习方法,虽然学习能力强,每次考试前一两晚泡泡图书馆就全会了;可是努力不可积累啊!所以有一种观点认为比高效做事更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能够建立起完善的知识体系,不就可以迅速地迁移知识了吗?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类比已有的知识,再知识体系里新增一小部分内容就可以了。增加知识可迁移性的一个核心是提炼出知识背后更本质的东西。具体怎么做,我还没有想明白。但是我发现如果心里一直提醒自己关注知识背后的底层规律,是有助于促使大脑做出一些总结归纳的尝试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学会计时,我们在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