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反思

        今天,批改了我们班昨天的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习作反馈很不如人意。

        《二十年后的家乡》是一篇想象作文,习作的重点是围绕二十年后家乡的人、事、物、景的变化,将内容写具体。其间抓住主体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这篇习作时,我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习作要求,然后让孩子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哪些方面会发生变化,会变成什么样?我先带着同学回忆我童年时家乡的环境、生活、学习、人们的工作等方面的情况,然后让学生把我们现在的生活与老师小时候的生活,也就是二十年前的家乡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今昔对比,发现变化,为孩子们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提供依据。告诉学生此次作文不同于神话和童话,想象要合理,不能天马行空,失去现实依托。本次习作是学生第一次列提纲,所以在写之前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提纲,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引引路。在交流习作提纲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表达流于表面,概括性语言过多,缺乏具体的内容,于是,我引导学生互相补充,添加,丰富内容,为后面的写作做好指导工作。

        因为年级组已经有班级提前写了作文,我们提前也交流了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学生动笔之前,也提前打了“预防针”,可能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的思维、他的认知水平局限于此,所以,同样的问题依然出现。

        1.回二十年后家乡的方式过于统一,百分之七十左右都是时光穿梭机,可时光穿梭机不是一种合理的开头,实现的可能性有待商榷,几乎不可能。

        2.机器人工作占比例大,人类进步后都开始享受,以不用工作,不再付出劳动为荣,价值观有待引导。

        3.对二十年后家乡人、事、景、物描述不够具体,仅限于出现一种概念性的事物,细节描写及人物心理感受不真实,描写不够细腻,感染力不强,不能激发读者的向往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年后的家乡》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