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历史是以哪些具体事件开始的?
或许下列几点具有本质性。
1. 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黄河的治理及灌溉管理的组织工作迫使权力其中、公务员出现以及国家形成。
2.文字的发明是这种组织工作的一个条件,它大概发生在(据赫罗兹尼)公元前33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中、公元3000年前左右的埃及以及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中国(字母文字在公元前最后一千世纪才由腓尼基人发明出来)。「注:本书写于1949年,但作者雅斯贝斯对中国的考古历史知之甚少,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
对于管理而言,文字不可或缺,这使得书写员阶层具有了领导意义,成为精神贵族。
3.各民族的产生。一个民族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统一体,拥有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和相同的神话。
4.之后是世界帝国,它最初在美索不达米亚建立起来。世界帝国的起源是为了阻止游牧民族对文明国家的不断侵略。这一任务是通过统治所有周边国家乃至游牧民族本身来完成的(起先是亚述人和埃及人的世界帝国,最后是波斯人新形态下的世界帝国。或许是以其为榜样,后来才产生了印度人的世界帝国。在此之后,出现了中国人的世界帝国)。
5.马匹被用来牵引战车以及骑乘,并开始流行起来,但这是在古文明已经发展起来的时候才有的变化契机。马匹的流行将人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和自由,它带来了新的、优越的战斗技术,带来了一种贵族身份,它与对马匹的驯服和控制、骑手和征服者的勇气以及对动物美的感受力紧密相连。
从信仰的背景出发,我有一些感受想要分享:
第一阶段:神创造世界,人是神所创造的体系中,最核心的创造,也是最后的创造,在第六天。
亚当被创造,被安置在伊甸园,然后神为了给他造一个配偶,先是把所有的动物带到亚当面前,亚当为所有的动物命名,却没有找到另一半。于是,神让亚当沉睡,从他的身体中取了一根肋骨,造了夏娃,把她带到亚当面前,醒来的亚当一眼就看上了夏娃,为她写了一首诗,在诗中称呼她——“女人”。
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饿了就吃树上的果子,平时主要负责修理园子。
一天,伊甸园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古蛇。它诱惑夏娃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夏娃伸手了,她不是因为饿而吃,而是轻视神的命令——惟有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不可吃,吃了必定死,她听信了不一定死的谎言,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悦人眼目,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来吃了;她不但自己吃了,也给亚当吃了。
亚当和夏娃违背了神的命令,神为了保护他们,不希望他们在罪中永远活着,于是把他们打发出伊甸园,回到亚当“自出之土”那个地方。
在出伊甸园以前,神亲自给他们用皮子作衣服,给他们穿。
第二阶段:亚当回到自出之土那个地方,要通过劳苦的方式,从地里得吃的,以前在伊甸园,只要伸手就可以摘果子,现在是面朝黄土北朝天地劳作才能获得食物。其中,有田间的菜蔬。这就是说,亚当开始了耕种生活。
现在,亚当和夏娃开始了穿兽皮,耕种的生活;有一日,亚当与夏娃同房,夏娃就怀孕了。
如果仔细读圣经,就会发现有一些神话故事真的很扯,他们说,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吃的禁果指的是SEX。其实不然,在圣经上记载的是,亚当和夏娃同房最直接的结果是怀孕,也就是说,男女的深入“认识”其实是与繁衍有关的,与所谓的SEX解放没什么关系。但后来发生的事情却与SEX解放有很大的关系。
亚当和夏娃的生活在继续,吃、穿、住的都已经得到满足,现在也有了孩子,该隐和亚伯。该隐成了种地的,亚伯成了牧羊的。而且,他们还开始了献祭神的生活。
该隐和亚伯在献祭神的的时候,献上了不同的祭物,该隐“拿地里的出产为供物”,地里出产的,也许是自己种的,也许是地里自己长出来的,总之,是“地里的出产”;但亚伯的祭物不同,他“将他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献上”,头生的,暗指着亚伯在牧羊的时候不但关心自己能吃羊肉,还会让羊进行繁衍,有持续的产出,到了献祭的时候,他还精心挑选——头生的,他不但献上羊,还把羊宰杀,将脂油分离,献上。该隐和亚伯的祭物不同,而且为献祭所付出的劳力也是不同的。我猜想,该隐那样的献祭,就是去地里摘下出产,然后摆在神的面前,而亚伯则从羊群里挑来挑去选择头生的,这里需要他对羊群的认识,才能挑选出头生的,然后还要把羊牵出来,然后宰杀,然后处理,然后献上。如果从时间的维度来分析,估计该隐的献祭不用10分钟就完事了,而亚伯至少要忙碌上大半天。难怪“耶和华看中了亚伯和他的供物,只是看不中该隐和他的供物。”
该隐因为这事,大大发怒,不能接受耶和华的指正,在田间打了亚伯,把亚伯给杀了。世界第一家庭从此被分离。
耶和华没有判断该隐杀人偿命,因为该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在神的怜悯之下,该隐被判流放——流离飘荡在地上。该隐怕在飘荡的路上被杀,于是求耶和华,耶和华给该隐立了一个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
我曾经看过一些西方的文章,他们为了使奴隶贩卖看起来是合法的,就为自己找了一个理由,说,黑人身上有该隐的记号,他们成为奴隶是理所当然的。震惊了,这样的说法放在今天,读圣经的人怎么可以相信?耶和华给该隐立的记号是怜悯他,免得他遭遇杀身之祸。再说,该隐的后裔早就在大洪水中全都被灭了,哪里还有该隐的记号?贩卖奴隶的人居然敢妄用耶和华的名字行事。可耻!
该隐开始了流浪的生活。本来还算能接受,但该隐的孩子以诺出世了,一想到要让自己的儿子受苦,这事就让该隐心里隐隐作痛,于是,他不顾耶和华惩罚的命令,结束了流离飘荡的生活,建造了一座城,开始过上城居的生活。
我们细细地思考,城市起源的时候最不能缺少的标志是什么?对,是城墙。城墙的作用是什么,抵御外敌。为什么抵御外敌?该隐对耶和华说:“……我必流离飘荡在地上,凡遇见我的必杀我。”为什么怕被杀?因为他杀死了自己的兄弟亚伯。这种恐惧比耶和华的保证还管用——尽管耶和华已经给他记号,免得人遇见他就杀他,他还是害怕被杀。
为了定居,他画地为牢,建造城市。
该隐的后代,发展出了各种生活方式。
第五代拉麦开创了一夫二妻,拉麦的儿子雅八是住帐篷牧养牲畜的祖师,犹八是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土八该隐是打造各样铜铁利器的祖师。
请注意,“祖师”这个身份。祖师代表着一个组织系统的源头。也就是说,拉麦的儿子们不但发展了生活方式,还把这样的生活方式传承了下来。
很多历史学家都在探讨人类历史的起源,但始终都找不到确切的理论,只能在不断的挖掘中,通过历史遗址、遗物的研究来论证,但圣经却告诉我们,很多,而这些“很多”与历史学家们的研究却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
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是在思考人类历史的一种线性的发展,而卡尔·雅斯贝斯在探讨人类历史同一起源性的可能性,也提出人类历史多源起源的可能性。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对有信仰背景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辩证对手。
让我来大胆地假设,在洪水以前,的确存在了史前的文明,因为大洪水,导致这样的文明被掩埋了。洪水过后,存活下的挪亚一家,在巴别塔事件之后,语言被混乱了,从说一种语言,到说多种方言,被分散到世界各地,他们具有大洪水之前所存在的历史记忆,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凭着人的本能和记忆,于是,他们又让大洪水之前的各种生活方式带进了新的世代,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不同历史文化起源的生活方式。
好了,我们暂且回到该隐世代。
该隐一家选择用自己的能力建造没有耶和华的生活;而他的老父亲和老母亲也继续着生活,他们生了第三个儿子——塞特。圣经的记载从此在这个家族中不断地扩展。
塞特的后嗣不断地绵延,在他的第五代,出现了一个后代——以诺,没错,这个孩子的名字与该隐的名字一样,但他的生活方式却与该隐的以诺大相径庭。塞特的以诺,是个与神同行的孩子,他不是死了,在他365岁的时候,被神取去了,不在世了。
是的,塞特的以诺过的是与那个世代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与神同行。
以诺死后,耶和华的第一次审判来到:因为当时在世的人很多,很多,他们自从拉麦开创一夫二妻之后,不但一夫多妻,还随意挑选,随意嫁娶,婚姻本是神所设立的,现在人看女子美貌,就不在乎婚姻了,只在乎“拥有”或者说“占有”,想想看,那个世代的SEX生活是多么的混乱。随意挑选,也就是说,我不在乎女子的身份是已婚还是未婚,只要她美,我想要,我就动手抢夺。我想起大卫耶利米牧师的一个讲道,他教导说,什么叫爱邻舍?其实,你尊重邻舍,不要勾引他的太太,就是在爱他了。我那时就恍然大悟,是的,为什么神那么厌恶以诺之后的那个世代,因为那些人为了美色,已经没有底线了——随意挑选,娶来为妻。他们不但任意而行,也有可能为了抢夺女子,大大相争。这又让我想到了大卫,他看中了拔士巴,睡了拔士巴,在得知拔士巴有身孕之后,还各种诡计对待乌利亚,最后直接把乌利亚送到战争前线去送死。
“私欲怀胎就生出罪来。”为了美丽的女子,多少的罪浮于水面。
「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审判来了,大洪水来了,除了挪亚一家在耶和华面前蒙恩。
第三阶段:洪水之后,蒙恩挪亚一家开启了新生活。
挪亚花300年早了一艘方舟,可见,挪亚可是一个造船高手。但他从方舟出来之后,却爱上了种葡萄,用葡萄酿酒。
现在,人人都说葡萄酒是精致生活的象征,其实一点也不假,从挪亚的生活方式就可窥一二。
可惜的是,本来美满的生活,却遭遇变化。挪亚的美好生活不受节制,他喝醉了,做出了“在帐棚里赤着身子”这样不雅之事,他的三个儿子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反应。
挪亚醒来后,对儿子们作了不同的判定。他们因此开始往不同的历史命运上延续下去。
「那时,天下人的口音语都是一样的,他们往东边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地遇见一片平原,就住在那里。」
示拿地,是个重点,马上读者就可以进入到与熟悉的历史相重叠的部分了。
示拿地 (Shinar)
二條河流 Two rivers, 獅吼之地 Land of roaring (of lions)
●希伯來文的示拿,即是巴比倫。
其範圍包括兩河流域的南部地區,就是巴格達東南至波斯灣口間的地帶。早期的示拿就是西洋史中的蘇美(尔)文化的發源地 Sameria,蘇美(尔)的歷史可溯至 6000 BC 或更早,約在 3500 BC 已達其文明之頂峰,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車輪、拱門、圓頂、曆法、數學等,也懂得開發水利,耕種田地,並建立城邦,其冶金術及珠寶工藝更是精巧領先,其主要的城市有巴比倫、吾珥、以力 Erech、亞甲 Akkad、甲尼、拉撒 Lasar、以新 Nisin、尼布 Nippur、基書 Kish 等。
(根據斯巴多里泥版的記載,示拿王暗拉非就是訂立罕摩拉比法典的巴比倫王罕摩拉比,與亞伯拉罕是同時代的人)。
除了上面的资料以外,我们要再看一些经文,帮助我们能更广泛地理解一些历史。
「古实又生宁录,他为世上英雄之首。他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所以俗语说:“像宁录在耶和华面前是个英勇的猎户。”他国的起头是巴别、以力、亚甲、甲尼,都在示拿地。他从那地出来往亚述去,建造尼尼微、利河伯、迦拉,和尼尼微、迦拉之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大城。“
经文里说,宁录,是世上英雄之首,是英勇的猎户,他建造了他的国,他的国有一系列在示拿地的大城组成,他的国力非常强盛——建造了上古繁华的大城。
请自行对比,文章开头摘录《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的内容(5点历史的本质性),虽然具体的细节不是那么地匹配,但是它所指示出来的某些条件与示拿地和宁录的发展历史惊人匹配?
1. 大洪水之后,天下人的语言是一样的,他们有非常大的组织能力,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要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免得我们分散在全地上。」
语言:一致
目标:一致
他们是一体的,有统一的诉求——传扬自己的名,不分散全地
运用的方式是:建城,建塔;城是他们物质生活的保障,塔是他们的精神生活的象征。
2. 他们能有序完成“他们想做的事”——
(有领导者) 他们彼此商量:“来吧,我们要作砖,把砖烧透了。”
(有分工) 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
3.他们有手工艺:作砖、拿石漆当灰泥(建造)。
4. 帝国雏形已经出现。
5.战争的手段马匹虽然未曾提到,但是经文提到宁录,是猎户,那么他的猎取技术应该是非常高超的。想想那些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都喜欢干的事情——狩猎。
大英帝国的贵族们喜欢狩猎,中国唐朝、清朝的当权者喜欢“围猎”,还为此兴建了众多的“围猎场所”。
是否有点能意会了?
而且,圣经提到“猎户”的时候,并不只是在说宁录狩猎的技术,宁录这个猎户不带狩猎动物,还把人当猎物一样。再仔细读文章前面提到的宁录的经文,是不是脊背发凉?宁录在一座城池一座城池上面建立他的帝国,这里面难道会少了烧杀抢掠的这样的事情吗?再想想,公元前8世纪时期的亚述帝国,耶和华如何对他们说话的,如何对以色列说话的——亚述人在入侵以色列的时候,可是把以色列人他们的婴孩都撞死在城墙上的啊。
请把历史的眼光定在古罗马,他们的斗兽场,曾经把贩卖过来的奴隶当作动物一样,与动物竞技。
按照我自己的编年计算,在洪水之后的220年间,人类正在经历的就是以上这些事件,人类的上古文明已经全面繁荣。只是这个繁荣在“巴别塔事件”遭遇了一个巨大的转折——
巴别塔建造开始后,在未竣工以前,人类的语言口音发生了变化:「“我们(三位一体的神)下去,在哪里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同。』,人类也再次被分散:「于是,耶和华使他们从那里分散到全地上。」
第四阶段:亚伯拉罕时代到以色列亡国(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入侵以色列,灭掉以色列王国)
第五阶段:巴比伦 - - 玛代波斯 - - 希腊 (地中海文明的兴起)
第六阶段:古罗马的兴起,对希腊文化进行了全面的继承者,并通过战争,对世界进行了大规模的希腊化
这个过程有波斯帝国的最后顽抗,也有伊斯兰教兴起,对希腊化的对抗。
古罗马帝国在全球希腊化的进程中,反而被基督教驯化。
第七阶段:中世纪时代的转变
第八阶段:现代世界观
宗教改革 - - 文艺复兴 - - 科学革命……
第四阶段到第八阶段乃是我目前初步思考后的纲要,而在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作者雅斯贝斯聚焦的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这段历史时间,他称这段时间为”轴心时代“,如果按照我思考模式进程,这个”轴心时代“恰恰是以色列王国到古罗马兴起之前这段时间。在这段历史时间里,按照雅斯贝斯的观点是:在这个轴心时代,产生了影响人类进程的多个起源,它们分散发展,各自推进,奠定了现代历史结构。
“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人从那时产生。”雅斯贝斯在书中这么说。
以下是摘录:
这个时代挤满了不寻常的事件。
在中国生活这孔子和老子,产生了中国哲学的所有流派,包括墨子、庄子、列子和其他数不清的哲学家。
在印度产生了《奥义书》,生活这释迦牟尼,就像在中国一样,哲学的所有可能性不断发展,形成了怀疑主义、唯物主义、诡辩派、虚无主义。
在伊朗,琐罗亚斯德传播者一幅具有挑战性的世界途径,它描绘了善与恶的斗争。
在巴勒斯坦,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弥赛亚等先知纷纷出现。
在希腊,有荷马,有哲学家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许多悲剧作家以及修昔底德、阿基米德。
这些名字所代表的的一切,都在这短短几个世纪中几乎是同时地在中国、印度和西方形成,且他们并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在上述三个地区中,全都出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人意识到存在整体、自身和自身的界限。他体会到世界的可怕和自身的无力。他提出了根本性的问题。在深渊之前,他力求解脱和救赎。通过意识到自身的界限,他为自己树立了最崇高的目标。在自我存在的深处和超越的清晰性,他体会到了绝对性。
……
在这个时代里,基本的范畴产生了——我们直至今天仍然在这些范畴中思考,各个世界宗教的开端产生了——人们的生活直至今天仍然依赖于它们。
……
神话时代在它的安宁和理所当然中走到了尽头。希腊、印度及中国的哲学家们和释迦牟尼的洞见都是非神话的,先知们关于上帝的思想也是非神话的。合理性及合乎理性地阐明的经验发动了一场反对神话的斗争,此外,为了唯一上帝之超越而反对不存在的魔鬼的斗争开始了;同时还有反对不真实的诸神形象的斗争,这是由伦理上的不满引起的。通过宗教的伦理化,神性得以增强。而神话则成为一种语言的材料,这种语言用它表达着与其原义完全不同的意思,使它转变成寓言。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神话得到了改造,人们从新的深度上对它进行理解。在神话遭到整体摧毁时,这种转变过程又以新的方式创造了神话。旧神话世界慢慢沉没,但是它整体的背景却因广大民众实际相信而得以留存,并且之后可以在广大地区再次赢得胜利。
我们可以将这一总体的人性变化称作精神化。……人不再封闭于自身之中。他对自身是不确定的,于是对新的、无限的可能性保持开放。他可以听到和理解那些从未有人探问或是说明过的东西。……
哲学家第一次出现。人们敢于作为个人倚靠自身。中国的隐士和漫游的思想家、印度的苦行僧、希腊的哲学家、以色列的先知,他们同属一个行列,即便他们在信仰、思想内涵和内心状态上并不相同。人有能力在内心与整个世界相抗,他在自身之中发现了起源,从那里,他超越了自身和世界。
……
被捆绑和遮蔽在躯壳中的真正的人,他受到本能的束缚,只是模模糊糊地意识到自身,渴望得解脱与救赎,并且已经能够在世界上实现它们——不论是在向理念的飞跃中,还是在无纷扰的从容自若中;不论是在沉思的专注中,还是在作为真我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中;不论是在涅槃的体验中,还是在与道的一致中,抑或是在对上帝意志的献身中。
尽管这些方式或需在在意向和信仰内容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一些方面却是相同:人通过在存在整体中意识到自身而超越自身,并且踏上了必须独自踏上的道路。他可以放弃世上所有的财富,深入荒漠,去往森林,走入深山,作为隐士发现孤独所具有的创造性力量,然后以知者、智者、先知的身份重入世间。
轴心时代,后来称作理性和人格的东西显现出来。
这些个人达到的境界,显然不可能转移给所有人。当时,人类潜能的顶峰与大众之间的距离是巨大的。但是,个人取得的成就间接地改变了所有人。人性在整体上实现了一次飞跃。
与这个新的精神世界一样,在上述三个区域中还出现了相类似的社会学状态。
那里有大量的小国家和城邦,有一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斗争,这场斗争首先使惊人的繁荣成为可能,然后使力量和财富的增长成为可能。
在中国,软弱无力的周朝统治外衣下,小国和城市获得了独立的主权;当时的政治发展进程是小国通过征服其他小国而得到增强。
在希腊和近东,小国和城邦享有独立,甚至一部分被波斯征服的地区也是一样。
印度同样有着许多国家和独立的城邦。
相互交往分别在这三个地区内部将精神运动带上了轨道。
在中国,孔子、孟子和其他哲学家为了去往有名望的、适宜精神生活的地方而周游列国(他们建立了各个学派,汉学家们将之成为学院),;
希腊的诡辩家和哲学家同样四处游历;
而释迦牟尼则终身漫游。
……
人类的此在作为历史成了思考的对象。在自身所处的当前,人们感知到,极不寻常的事情开始。但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在这之前还有无限的过去。在真正的人类精神觉醒之初,人们就已经在记忆的支撑下,获得了对晚期以及衰落的意识。
人们看到灾难近在眼前,想要通过洞见、教育和改革来挽救。人们想要有计划地掌控事件的进程,想要重新建立或是创立完善的局势。……人们想象,以何种方式可以实现最好的共同生活和管理、统治。
改革思想支配了行动。哲学家从这个国家走到那个国家,他们是顾问和老师,他们或遭蔑视,或被渴求,彼此相互辩论、竞争。
孔子在卫国王宫和柏拉图在锡拉库萨遭遇的失败、培养出后世政治家的儒家学派和柏拉图学院,之间存在一种社会学上的类似性。
但这个时代绝非一个简单的上升发展过程。……那些在个别人身上实现了的思想及实践的最高可能性,并没有成为共同的财富,因为大多数人不能跟上他们的脚步。起初是适宜运动的自由环境,最终却变成了无政府状态。……在渐渐变得不堪忍受的无秩序下,重建持久稳定的状态以寻求新关系的渴望产生了。
终结首先是政治上的。通过暴力征服,巨大的、统一一切的帝国几乎同时在中国(秦始皇)、印度(孔雀王朝),以及西方(希腊帝国和罗马帝国)建立起来。
在旧秩序的崩溃过程中,三个区域都首先建立起在技术上和组织上有计划的秩序。
但是,在这个三个地方处处保留着与先前时代精神的联系。先前的时代成了榜样和倾慕的对象,那时产生和伟大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了学派和教育的内容:汉朝确立了儒家学派,阿育王确立了佛教,奥古斯都时代有意识地确立了希腊——罗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