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崔允漷:新一轮义务教育课标的修订,即将带来哪些教学上的变革?》报告之论坛(七)

        主持、编辑:腾龙

        Day56——

      【学习分享】

        读《新教学“新”在哪里》的体会

        雨花实小善水湾分校 数学组

        我们组所有成员阅读了崔允漷教授主讲的《新教学“新”在哪里?》的报告,大家写了自己的感悟和心得,现整理如下:

        崔允漷教授首先从新时代开始介绍,讲述中国人民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是一个时代的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少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培养目标为教师的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要提高国民素养。

        在报告中,崔允漷教授指出新课标有两大突破:

        一是强调核心素养,讲述了素养和素质的区别,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核心素养的不同。指出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不是学科专家的素养,比如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后,自己可以独立地解决问题,不再依赖他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是学业质量,讲了什么是学业质量,不仅仅指考试分数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而是看学生在完成本学科学习后的学业成就综合表现,结合学生平时表现,教师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

        结合新课标,崔允漷教授提出了新教学必须要深化教学改革,明确“学习逻辑=生活逻辑+学科逻辑”,践行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精心设计学历案。

        新教学的“新”,指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坚持素养导向,以关注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备课及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知识点或学生成绩,这些只是阶段性目标,我们心中有大目标,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表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

        其次要强化学科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作为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动手实践来探索世界,这样学生获得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这节课时,教师一直讲圆的特点有哪些,而不让学生经历画圆的过程,学生当时可能记得圆的特点,但是过了几天,教师再问圆的特点有哪些时,他们可能就会忘记这些知识点,因为教师讲的都是理论知识,学生没有动手实践的体验和经验的积累。

      但是,如果他们自己动手画圆,亲身经历获得直接的经验,就不容易忘记,因为画圆的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学生在借助圆规画圆时,并不能把圆画的很圆,所以他们自己体验过,才会印象更加深刻。强化学科实践的同时还要整合多学科学习,以便推进综合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不应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该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所以要关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和喜欢数学。”我校开展主题式学科融合,把多个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在一节课中进行多门学科的学习,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提高综合素养。

        最后还有因材施教,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学会因人导学。

        新教学的“新”,强调学习逻辑,在以前教学时,教师可能只注重在课堂上教了什么,为的是应对各种各样的考试。但是现在教学,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建立思维导图,这是实现核心素养的升华。

      什么样的教育过程就会成就什么样的教育成果,如果教育过程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模仿、练习、巩固,那造就的可能是一个考试机器,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不懂生活,也缺乏乐趣;如果教育过程是学习、发现、猜想、研究等,那么成就的可能就是一个藏有巨大潜能的创造者,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

        新教学“新”里也指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大单元教学,把单元结构化,具有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其目标是超越知识点的了解、识记与简单应用,关注整合的素养目标,追问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之后能做什么事。

        要求具有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注重问题的解决;具有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强调在什么情境下运用哪种类型的知识能完成何种任务,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具有混合学习的智能系统,创建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学习,发挥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不同优势,增强学习的交互性与合作性、探究性,记录过程性数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新教学“新”提倡教师编制学历案,在设计学历案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做什么,这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有时候教师设计的再完美,脱离学生的能力和需求也是白费力气。 

        就像我们有时候听公开课,把自己当做现场的一名学生,就能更好的感知这里学生的需求。核心问题的选择和确定不能拖泥带水,必须是这节课学生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设计的任务不求多,而要“精”和“准”,还要“深”和“透”,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可以是自测、自评、同伴评等,动态反应和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和“雨花新课堂”提出的教育理念相同。

        崔允漷教授提出的新教学“新”在哪里,面对当前新课标的两个突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提高学业质量,需要更多地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真正落实适合学生每节课的学历案,不断反思和改进。

      2021年8月27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崔允漷:新一轮义务教育课标的修订,即将带来哪些教学上的变革?》报告之论坛(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