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美

      自古爱情故事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和许仙等等多以悲剧为美,如今重读经典,不禁发问:是否悲剧更能震撼人心呢?

      你曾亲吻过大草原上的土地吗,白音宝力格这样做过。你曾听过一首名叫《钢嘎·哈拉》的牧歌吗,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爱情将其生动演绎。当你翻开《黑骏马》的扉页,便有种悲凉的基调始终笼罩着你,当你为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感到无比温暖时,也许你更能体会到索米娅被黄毛鬼希拉强奸后怀孕“我”的决绝,那女性骨子里伟大的母爱让奶奶和索米娅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可是“我”无法接受,“我不能容忍奶奶习惯了的那草原的习性和它的自然法律,尽管我爱它爱得是那样一往情深。”所以他离开了,他离开了奶奶和索米娅,黑骏马与故乡也离开了它,或许这些都为那悲剧做好了铺垫。壮志凌云是他,年少有为是他,而当“我再次”归来,奶奶没了,索米娅终是跨过了伯勒根的河水,和无数蒙古女人一样,嫁到异乡去,不见故乡人。物是人非,钢嘎·哈拉沿着开阔的山坡飞驰,远处回荡着的是“我”许给索米娅的约定……

    哪一个人物的命运不牵动着我们的内心,这唯美式的悲剧是否是作者们有意为之?是否他们觉得唯有悲痛式结局才更能使人有更深之思考?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没有人想过在自己黄金时代里开始的故事,到头来却是个悲剧。为了伟大的友谊,陈清扬一路伴随王二,我们似乎更能接受没有爱的两个人的朝夕相处,却伤感于产生爱之后的后会无期。“在那一瞬间她爱上了我,而且这件事永远不能改变。”当陈清扬发现自己爱上了王二,她说“承认了这个,就等于承认了一切罪孽”,而作者在最后揭示陈清扬的情感,我们也很诧异。那个年代的知青生活,终是“火车就开走了,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她。”

    在大草原的赞歌中不免感伤于白音宝力格与索米娅命运的悲剧,在现实的拷问中也为王二与陈清扬时代的悲剧而沉痛。那是时代的驱赶,是命运的安排,是悲剧的力量。

    如今大众的需求随着物质的极大富裕也在慢慢变化,网络作品顺应发展为其送上最合口的产品。确实应该承认,网络作品已是这个时代的一种象征,它随着时代的步伐喊出了响亮的号子,但问题也随之而生。

      这让我想到现在追剧人常说的一个词叫“烂尾”,看到过很多人会在先弄清到底是HE还是BE后再决定要不要开始追剧。我们会为美好大团圆的结局中感动不已,却越来越承受不住悲痛带来的感伤。“生活已不尽如人意,还请你竭尽全力。”也许人们只是想在这些娱乐活动中找寻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东西吧。

      然而大众的需求不应是文学创作的全部,每一个作者都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逻辑和思考。现在我们发现太多的作品都过于刻意,刻意的迎合,刻意的改造,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文学界是悲哀的,这代表着它已渐渐失去自己的主导性与逻辑性。一个故事的发展应该是自然的,一个好的作品也应该是经过真正思考而落笔的。

      显然我们读经典著作是不能与现如今的网络娱乐混为一谈的,不只是大众尤其是年轻人需求的改变,更是大背景下时代的不同。为什么那些经典均以悲剧结尾,我想一定是来自那个时代的召唤。战争的背景下,总有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封建传统的社会中,少不了种种爱而不得,生命里的遗憾又有哪些是说得清、道得明的呢。

    而今我们将其拿出来摆在一起,在月色中重新忆起那些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人物,他们的生活与命运于我们总是有些不一样的感觉的。

                                              2018级文学院

                                                    李冰洁

你可能感兴趣的:(悲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