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森是90后,在我父辈的年代,出门基本靠自行车或者公共汽车。那时候,一辆二八自行车不仅承担着人们移动的功能,而且还是少量货物的交通运输工具。想去远一点的地方就得坐公共汽车,但那时候等一辆公共汽车就要花很长时间,而且公交路线也少得可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马路上跑的小轿车渐渐多了起来。国家也开始鼓励私人购车,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与此同时,大街上开始出现了各种牌子的出租车、面包车。过去人们几十年如一日的“自行车+公共汽车”的出行方式已经被大大地改变了。
所以你会看到,不同时代的出行方式带来了不同的机遇。最早的时候是自行车制造商的机遇,改革开放时代是汽车制造商和出租车运营公司的机遇。到了今天,出行方式又一次发生了变革,今天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谈一谈未来几年出行领域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
| 从拥有一辆车到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
首先,出行领域将会迎来新的社会消费趋势。以前,很多人都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比如在我们中国,结婚的时候女方家常常要求男方要“有车有房”。在国外,拥有一辆车是更普通的事。在美国,每1000个人,就拥有大概800辆汽车,在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个数字甚至可以超过1000。
但是未来几十年,这个局面会彻底改变,我们说, 人们越来越希望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而不是一辆车 。也许用不了多少年,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马路上没有一辆私家车,所有汽车都归运营公司统一调度,甚至如果你私自开车上路就会被当成是违法行为。
你可能会问,这样不可思议的场景有可能存在吗?有,而且可能性还不小。科技智库的创始人 Tony Seba 曾经和英国科技投资人 James Arbib 一起联合发布过一份报告,报告中作出了一个大胆的预测:到2030年,美国私家车保有量将下降80%。
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层:社会原因和技术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1. 社会层面的原因
“Y 世代”正在引领按使用来付费的出行风潮,而不再倾向于自己买车。这里的“Y 世代”,你可以简单理解为80后。
据统计,近一半的“Y 世代”消费者喜欢用手机应用查找交通工具以及安排出行计划。这从根本上挑战了以私人拥有汽车为主的消费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以汽车制造商为核心的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围绕个人出行的新型生态系统正在孕育而生。
这个趋势不仅体现在汽车出行方面,比如滴滴、Uber,就连自行车也加入了进来,比如我们熟知的摩拜、ofo。在这一轮对消费趋势的感知上来说,我们中国甚至走在了其他发达国家的前面。
2. 技术层面的原因
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的实现也是新消费趋势的推手。大众、福特、通用和丰田等众多汽车制造商都计划在2021年左右推出4级的自动驾驶车辆,5级自动驾驶也有希望在2025年左右实现,这相当于实现了完全自动驾驶。
回过来看,我们现在私家车的利用率其实是很低的,除了上下班和接送孩子,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闲置。但是一旦实现了完全自动驾驶,这种情况就会彻底改变。汽车可以24小时不间断自主行驶,到时候人们就失去了买车的必要,出门只要叫一辆车就可以了。不但方便,而且还免去了买车、开车、停车和保养车的麻烦,甚至停车场都没必要存在了,因为汽车永远都在高效运转中。
所以总结起来, 这一轮出行领域的一个大社会趋势是,人们会越来越希望拥有一套出行解决方案,而不是一辆车。
| 技术对交通工具本身的升级
聊完消费趋势的转变,我们接着来看技术对交通工具的重大影响。
我们说,高铁就是很典型的技术实现交通工具升级的案例。其实, 历史上每一次出行领域的变革,都离不开技术对交通工具的升级 。从最早的马车,到后来的汽车、火车,再到今天的电动车、飞机和高铁,都是如此。
当然,未来交通领域的变革也依然离不开技术。
今天介绍一下科技狂人马斯克改变人类出行的三招:
改变人类出行第一招:电动车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电动车速度太慢、跑不远、外型又丑,简直跟高尔夫球车没两样。为了改变人们对电动车的刻板印象,马斯克创立了特斯拉,它的第一款产品 Roadster 是一款速度快、跑得远、造型拉风的电动跑车,一出来就惊艳四座。
但是跑车还是高消费群体才享受得起的产品,为了普及电动车,马斯克制订了明确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做超级跑车,建立起特斯拉的高端品牌形象;
第二步,开发售价稍微低一点的大型轿车,进军主流市场;
第三步,生产低价轿车,随着充电桩的普及进入到千家万户。
现在特斯拉的第三步已经迈出来了,Model 3 的售价是3.5万美元。
不过,特斯拉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大大推动了电动车的发展进程,第一次让电动车被消费者接受,而不是被看成一辆玩具车。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要归功于特斯拉在2014年开源了电动车的所有专利技术,免费给所有公司使用。
开源对于开发者的利益是有害的,开源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拿手绝活拱手让给所有人,所以马斯克在早期创业的时候对于专利看得非常重。但是到了特斯拉,情况就变了,当时新能源车在北美的市场份额只占1%左右,马斯克明白,新能源车的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传统的燃油车。要想打败燃油车,就要尽可能地团结一切力量,要把电动车技术广泛应用,特别是核心技术充电系统,这是一个社会化的工程,因为单凭特斯拉一己之力,是不可能完成充电网络布局的。而开源可以尽可能地聚集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开发者,只有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盘活以后,特斯拉才能有更广泛的增长空间。
特斯拉开源专利后,电动车的行业门槛迅速下降,一大批互联网汽车公司应运而生,比如国内的小鹏汽车、游侠汽车等。在小鹏汽车的研发工厂里,就躺着一辆被肢解的特拉 Model S。这些互联网汽车公司,在短短两三年内就完成了车辆的研发、设计和量产制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大量借鉴了特斯拉的相关技术并加以改进。可以说,马斯克和他的特斯拉是这一轮新能源汽车浪潮的最大推动者之一。
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第二招:超级高铁
如果说特斯拉是从短途出行层面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那么马斯克提出的超级高铁 Hyperloop,就是打算从长途出行层面大幅提升出行效率。
Hyperloop 直译过来叫做“超级管道”,你可以把它叫做超级高铁。为什么叫超级呢?
“Hyperloop”将使用悬浮客舱搭载乘客,在近乎真空的管道中以高达1200公里的时速运行。
大家知道,咱们国内的高铁时速一般在300到350公里,也就是说 Hyperloop 的时速足足是现在高铁的3到4倍,相当于从北京到上海你大概只需要1个多小时,比飞机还要快。。但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管道抽成真空,用磁悬浮技术把运输舱悬浮起来,运输舱尾部有涡轮提供动力。
Hyperloop one的超级管道
改变人类出行方式第三招:超级隧道
其实,超级高铁 Hyperloop 需要的所有技术都已经在原理上得到了证实,甚至有些原理很早就有人提出来了,但是却得不到重视。但是这样长的管道放在地面上显然会占据很大的空间,有没有可能不要占据地面空间呢?这时候马斯克又出马了,他开始着手做另一项工作,那就是“地下超级隧道”。
地下超级隧道是指要在地下挖出一条条隧道,把未来的私家车、地铁,甚至正在研究的超级高铁都放进去。
具体来说,隧道和地面之间会由一个类似于升降电梯的设备连接,汽车想要进入隧道的时候,就开到电梯上,电梯会带着汽车沉降到隧道里。在隧道中行驶时,车辆会始终停在一个类似于“滑板”的平台上,速度可以达到大约每小时200公里,到达目的地之后,平台会把车辆再送回地面。
大家知道,地面空间总是有限的,但是地下的立体空间却几乎可以无限大,理论上这样做可以极大地缓解现在的交通压力。
马斯克在上下班的路上经常堵车,于是他首先选择了在 SpaceX 和特斯拉两家公司附近的地方挖第一条隧道。如今这个隧道已经逐渐成型,就在前两天,马斯克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一张照片,在图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一条长长的轨道,交通拥堵在今天虽然是“老大难”问题,未来还真有可能解决。
所以总结起来, 这一轮出行领域的变革不仅会带来商业模式的转变,而且交通工具本身也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发生转变,然后新交通工具的诞生反过来又会促进新的商业模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