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新农人”——探索后疫情时代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实践主题:助力“新农人”——探索后疫情时代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实践时间:2022年1月10日至2022年1月15日

实践团队:返乡小队

指导老师:刘冬华、杨蕾

实践方式:线下+线上调研

实践地点:新疆伊犁、新疆和田、青海格尔木、内蒙古呼和浩特、山东德州、安徽泾县、安徽六安

实践成员:蔡昕晔(队长)、王云鹤、李岑婷、林学泓、黄云飞、刘小波、梅宇航、周可、张涵、冯彤月、左佳琪、黄际童、王天煦(排名不分先后)

实践背景:受疫情环境的影响,农村道路封阻、物流运输困难等种种原因导致许多农产品出现较严重的滞销,其中尤其是农副产品滞销最为严重,这些农副产品大多存放时间短、不易储存,因此在短期内无法将产品销售出去,农民只能自己承担巨大的损失。疫情下供需的严重不平衡,供应链中的生产端、流通端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品积压卖不出去、消费者出高价才能购买到产品的现象普遍存在。面对以上种种困境,政府、企业本着助农也是一种抗疫的理念,纷纷启动助农计划,积极帮助农民走出滞销困境,守护好百姓的“菜篮子”。

实践目的:作为当代有思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要秉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假期返乡期间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的技能特长为家乡的助农事业献出微薄的一份力量,以回馈养育我们的家乡,承担起00后的责任与担当,为助农扶贫献智献力。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以点入面,谨遵疫情防控,依照“线上组织、分散推进,属地实践、远程协同”的原则展开了以助力“新农人”——探索后疫情时代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对不同城市地域特色农产品的调查,对有关农业部门的进行访问与交谈,积极参与家乡助农活动,深入了解不同城市地域的助农政策,并积极探索在互联网时代下,应如何借助新媒体、新电商模式积极助农、根据后疫情时代各地特色农副产品的发展现状并积极探索如何借助电商新模式推动农村特色农产品的发展。

实践过程:

1月10日,团队召开线上会议,明确此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及意义,队长蔡昕晔根据成员特点及家乡所在地,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对各个成员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并向队员特别强调实践过程中有关的注意事项。

1月12日,团队谨疫情防控要求,开展以返乡助农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由部分团队成员在所属地进行实地调研活动,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队员通过对当地农民的访问与交谈,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以及当地农业生态现状,其余队员则通过在线上和线下收集相关资料,设计制作调查问卷,在各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对回收的问卷结果进行数据整理。

1月15日,团队部分成员在所属地区对政府相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了解到在疫情常态化的环境下我国农产品行业现状及企业的应对措施。受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需求下降,农产品出口供应链受阻,特色农产品的远销受到极大影响。但在此形势下,部分企业能够积极转变销售模式,迎合市场,寻求发展空间,借力“直播+”赋能传统行业,政府也积极采取措施助力推动滞销农副产品的销售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实践感悟: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家乡的特色农产品,比如新疆伊犁的熏马肉、新疆和田的大枣、山东德州的扒鸡等等,在与自己家乡更近一步的同时也对家乡的特色农产品与农民的勤劳与智慧感到自豪。在对相关部门与企业进行调查与访问的过程中,团队也充分了解了各地农民牧民对助农的需求以及各地的助农扶农政策,为将来能够切实为后疫情时代的特色农产品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最后,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为志愿活动,队员们在此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中,深刻体会到“文明实践志愿行”的志愿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助力“新农人”——探索后疫情时代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