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不一样的小感悟

最近在看天空之城,讲的是一群精英家庭如何费尽心机的让自己的孩子保持最好的成绩,进入最好的大学,从事最好的职业以此长久保持精英的身份。和最近热播的小欢喜一样,这部剧也是在探讨子女教育的问题,父母拼命砸下各种资源,孩子从小就全方位各种私教。在孩子智商差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投入造成的差距就异常明显,老生长谈的寒门难出贵子理论其实很早就应验了,在这个时代尤为明显。

这个暑假邓超导演了一部作品叫《银河补习班》,大致讲的是要顺从孩子的天性,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宣扬的素质教育那一套吧。说实话我不能苟同,对于普通家庭来讲这种理念可操作性几乎为零,除非你有一个智力超群而且意志坚定的孩子。一个普通家庭是没办法承受寓教于乐的成本的,我们只看到那些富豪给孩子培养各种各样高端的爱好,却没看到他们还有名师一对一针对性的学业辅导。

当然,我们普通人还是和普通家庭对比比较现实,在我们小时候大家对子女教育的重视远没现在这么疯狂,那个时候我们有大把时间玩泥巴,可是现在我见到太多家庭怀孕就开始胎教,出生就开始上早教班,2岁半开始上外教班加上各种兴趣班。那天在电梯里我看到一个九岁小姑娘拿着一张介绍自己的才艺的大画报,毫不夸张的说我震惊了,我觉得她比我有才多了。

我们老吐槽说这个时代太多人贩卖焦虑,那些上海排队上国际学校的家长,那些北京朝阳区海淀区细心谋划的妈妈,那些从小带孩子出国接受教育的父母,这些人确实很焦虑,可他们真的焦虑错了吗?难道我们就没想过媒体上是不是有时候过多的放大了父母和子女在这种教育下的冲突?我们乐意看到这种体制下子女被逼的反抗,被逼的疯了傻了不优秀了,会不会这只是我们心底里一种酸的心理?万一孩子也想要这样呢?有不少孩子成功以后真心地感谢自己家庭给自己提供地一切,今年的一位高考状元也曾坦诚的提到这个事情,他在北京他享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资源,如果是一个偏远山区的孩子呢?他付出同样甚至加倍的努力能一样吗?换句话来说,我们多少人长大了会感慨如果当时顺从家长逼自己一把,坚持去上兴趣班,会不会现在的生活更有情趣。

当然,凡事要讲究一个度,过犹不及,如果过分的逼迫自己的孩子,把孩子简单的当成完成自己梦想的工具,那必然不可取,但是如果要在放任不管和逼迫一把中间取一个度,我会选择靠近逼迫一把的度。我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更进一步我也希望他通过接触更多的知识,精神上更加独立而宽广,能够在这个残酷的社会上活的更轻松一点,选择更多一些。

就媒体现在的导向,我有一点隐隐担忧,在90年代西方国家有些学校是贵族设立的,学校里的课程也是贵族制定的,穷人家的孩子男生学习挖矿、干农活等相关课程,女生学习做家务等技能,毕业后男生就成了下一代的矿工和农民,女生则去贵族家里做下一批的女仆。我们好不容易还有高考这个相对公平的渠道,如果穷人家的孩子听信了变了味的素质教育,更加不重视基础教育,那将一代又一代做初级工作,思想上也更加没有辨别力,穷人确实只能越来越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子女教育--不一样的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