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那一些戏剧

    《玩 偶 之 家》  (又译《娜拉》)    易卜生(1828~1906)年  创作于1879年      挪威剧作家

    该剧是剧作者所创作的一部最让人耳熟能详的常演不衰的戏剧,尤其是在中国,剧作者被大家视为妇女解放的先驱者,社会改造的先行者。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鲁迅先生还以该剧为题,作过一次很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么”?可见这一部戏剧在中国舞台上的影响力,至今娜拉的出走和出走后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就像是抛上天空的硬币两面的博弈,有着各自不仅相同的结果,即没有结果的结果。因此剧作者在中国一直享有“社会问题”剧作者的美誉。当然,在世界的戏剧发展史上,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属于首创,影响深远,是一部现实主义戏剧的典范。

    八年前,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去南方治疗养病,瞒着丈夫,在担保人的一栏上,伪造她父亲的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了一大笔钱,无意地触犯了伪造字据罪。因经她多年的艰苦地努力,悄悄地替别人抄写稿子,减少自己的衣物添置,已将大部分的借款还清了。八年过去了,她的丈夫海尔茂升职为银行的经理,她为了她的好朋友林丹太太,求请丈夫给她在银行谋个位置,于是丈夫解雇了他手下办事推诿的柯洛克斯泰,决定让林丹太太接替他的这一份工作。

    柯洛克斯泰为此来找海尔茂,希望不要轻易地解雇他,但是海尔茂毅然决然地不同意。于是他找到娜拉,并威胁她说,如果她不能说服她的丈夫,便就把她背着她丈夫并伪造她的父亲的签名的事抖露出来。不料娜拉劝说他的丈夫,反而激怒了心胸狭窄的海尔茂,他一气之下,正式解雇了柯洛克斯泰。

    柯洛克斯泰决定报复,他给海尔茂写了一封信要挟,信投入了她的家里的邮箱内,可是邮箱的钥匙在丈夫的手里,她无法截取信件,急得在屋里团团转。丈夫回家后,取出那一封信,打开一看,不禁地勃然大怒,大骂娜拉是一个伪君子,坏东西,是犯罪,是下贱。他根本就不听妻子的解释,连连哀叹,说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全被她葬送了,他们三个孩子的教育也不能交给像她那样一个爱撒谎的女人来管,等等。正在这时,又有人送来一封信,海尔茂用颤抖不安的双手打开之后,兴奋地叫了起来,因为柯洛克斯泰把那该死的借据寄了过来,并在信中向娜拉道了歉。

  看着借据被烧毁,危险也解除了,海尔茂又恢复了往日的亲热。而此时的娜拉已经开始收拾自己的衣物,声称自己要立刻离开他,她不能和一个自私,虚伪,丑恶般的人,生活在一起。因为她认识到,和自己生活了八年之久的丈夫,在他心里只有他自己的名誉,地位和声望。她只是丈夫手里的一只玩偶,决心断绝和他的关系,并靠自己的力量,自立于世。于是她打开房门,砰的一声,又关上她身后的房门,离家出去了。

    我以为,剧作者对娜拉的塑造是成功的,也是完美的,她从小受就到父母的宠爱,父亲把她当作“玩偶”一般,结婚之后,她又生活在“玩偶”家庭的环境中。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造成了她的幼稚,单纯和任性的性格。而且也缺少社会和生活经验,常常凭感情来办事,又好幻想,就像是一杯清茶那样的透明,清晰和纯清,又像是一只玩偶一般的受人摆布,支配和玩弄。与此同时,她的性格中还有另一种萌芽的冲动,那就是追求妇女的独立,婚姻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不平等的社会关系。

    我也以为,剧中的海尔茂,则是一个事业有成,温文雅儿,谨小细微,自私贪婪的封建的大男子主义者,是男权观念的维护者和执行者。他喜欢他自己的妻子,把她看成是一个手中的玩偶。在高兴时,便哄逗她,打扮她,让她快乐地在自己的面前生活着,也让自己从中获得男人的尊严和欲望上的享受。在痛苦时,他便歇斯底里,不知左右,脸面丧失,不愿承担责任,逃离现实的残酷,把大男子主义的矛盾尖锐化,社会化和公开化。当代表着夫权的社会遭受到了娜拉摔门出走的沉重的一击时,又黯然失色,措手无策了。这大概就是剧作者称之为的,所谓的“现代悲剧”的真实含义所在吧。

    该剧结束了,我也从一个完全男权的社会,一个完全从男权的立场上出发,来评判女性的行为中走了出来。我喜欢这一部易卜生的戏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那一些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