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早上,女儿一起床就问我,可以再复习两遍词吗?今天早上升国旗,她和另一位小朋友要讲话。
我欣然地点着头,然后开始忙活着收拾自己。她也自个去穿衣、洗漱。我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我们又复习了两遍词。
第一遍她自己的词,第一句话她竟然给忘记了。我和爸爸没有指责她,我说你不应该忘记的。
又复习了两三遍,一遍比一遍好。
上午,爸爸问,老师发视频了没。中午爸爸又问,是否问老师上午讲话怎么样。我说没有。
我也想发微信问来着,一想老师那么忙,不如接孩子时顺便问问。
虽然我很关心女儿上午的表现,那也要冷冷地处理才好,毕竟这是她自己的事情。如果我把她的焦虑转移到自己身上,她自己不着急、不用功,我再关心也没有用。
最近在看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特别接地气、特别有用的一本育儿书籍。里面就提到“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尹建莉就鼓励家长“不陪”,不陪着写作业,让孩子主导写作业,孩子的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给孩子管理自己的自由,他才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家长处处包办,处处提劲,容易忘了,孩子才是主角,孩子本身也有争强好胜和完成任务的主动性。
孩子需要家长的信任、尊重和理解。
尹建莉还提到,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经常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坏习惯。
家长从自己角度出发,着急、唠叨、责备,只会让孩子产生内疚,反而强化了坏习惯。在督促孩子背讲话词的过程中,我好几次忍住对她的指责。
安慰自己,急什么急,又不是我要国旗下讲话。
既然老师选择了女儿,就说明老师很信任她,我应该相信老师,女儿是会主动着急、主动练好的那类孩子。
在这个过程中,全家不敢对女儿着急,都来给我施加压力,说让我好好带着她练习,我也快烦了。
昨天爸爸还说孩子还是太磨蹭,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做事情。怎么办呢?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我找到了答案。引导孩子自己去克服弱点。
比如尹建莉的女儿最初就曾忘记写作业,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才想起来。爸爸妈妈故意不提醒她,让她对此着急。最后妈妈给她了三个方案,如实告诉老师,或者写完再睡觉,或者明天早点起床写。孩子自己选择了写完再睡觉。
孩子写的时候,爸爸妈妈赶紧回屋,装作睡觉。孩子主动写完,自己睡觉。渐渐地,以后都记得按时写作业,很少发生忘记写的问题。
学习人家爸爸妈妈的淡定,孩子玩得忘了写作业也不理会。给孩子引导,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
正如尹建莉所说,孩子身上的弱点,不能通过大人的操纵去克服。那样的话,所谓的“克服”就是不存在的虚幻,只能叫屈服。屈服是不会成为孩子自我认可的一部分的,只要有机会,他就不再想屈服,就要从约束中挣脱出来。
改正女儿磨蹭的毛病,就得让她为自己的磨蹭承担后果。比如大家都去睡觉,不去催促她。她自会意识到自己玩得太晚了,得赶紧上床睡觉。
做个淡定的父母,不要设身处地为孩子焦虑。这样想来,对孩子的责备和唠叨会少很多,想想就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