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成长》孙瑞雪 著 中国妇女出版社
第一章 什么是完整的成长
完整的成长,是指儿童依靠自己的精神胚胎,借助于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受自己精神胚胎的引领,通过生命年龄的不同阶段,创造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自我意识是这一生命系统的中心,这个创造自我的历程就是一个完整成长的过程。
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不管是身体、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以及精神能形成一个流动的身心复合体,成为一个丰满的、立体的、多层面的人。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候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整,比如对于情绪的控制,对于感觉的认知,对于心理的调节。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内在和外在都在发展,希望他们向更完整的方向发展,作为家长,首先应该认识这些完整的组成部分,才能更好的在外在给孩子提供帮助。一个人一生都在不断地进行完整,在《童年的秘密》一书中曾提到“皈依”一词,也是在某个阶段在向完整靠近。
第二章 儿童是身体的主人
这一部分读起来,让人有莫名的感动,让我不由地回想起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回忆起他第一次对我笑,第一次用手触摸、放进嘴里……孩子的身体就是这样一点点长大,他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在一点发展变化。
“做自己的主人,就是拥有自己创造自己的权利,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
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站在成人的世界去对待他们,我们总是会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我们的孩子:太危险了,不能碰!太高了,不能爬!……我们已经将预知的危险告诉了,他可能会执拗的想要去试,可被我们“解救了”。我们有时候太过于紧张,反而给孩子太多的束缚,我们或许给的只有“爱”,而没有了“自由”,没有了那一片自由驰骋的天地,孩子又如何成为自己的主人?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为人父母,可我们的内心依然有无数个小孩在流浪,因为我们在孩童时期,并没有将我们的情绪、认知、感受等发展完整,我们并没有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所以,虽然我们已经成人,可我们有时候依然无法消化内在的一些真实感受,让现实的自己过的无比艰辛。
“让孩子的内心放松和身体自由,而不再像一头受惊的小鹿,最好的办法是让这个孩子生活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听从内心的指引。内心指到哪里,身体就自由地跟随到哪里。只要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环境,不伤害他人,就让孩子跟随他自己的心。如果伤到了,父母和老师可以抱走孩子,让孩子经验到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产生界限。”
第三章 儿童是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们理解孩子,就要理解他的情绪;我们接纳孩子,就要接纳他的情绪;我们爱孩子就要包容他的情绪。”
恐惧、伤心、喜悦、愤怒等一切喜怒哀乐都是孩子情绪的表现。我们都惯常的可以接受孩子欢乐的情绪而无法接纳孩子负面的情绪。看了这一章,突然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柔软起来,原来那个生气、发火,大哭大闹的小孩更需要爱和理解。
我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再对比我的孩子,原来我曾经就是那个执拗倔强的小孩,我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了母亲,而我的内心还住着那个倔强的小孩,所以,当孩子跟我耍脾气的时候,我会跟他抗衡,以显示我的强大,我这种错误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情绪无法得到释放,会一直伴随着他,无法从身体内剥离出去,发展成成熟的一种情绪。
书中提到一个父母在处理孩子情绪时的案例,使用了三句话:
1.妈妈看到你非常生气(伤心、恐惧、恼火等)。给情绪命名;
2.你想生气就生气吧。允许孩子有情绪;
3.妈妈陪着你。表达爱,让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纳好。
在这里,或许我们所有父母都应该学习一下,通过这几句话,不但让孩子认识了自己的情绪,并能让孩子释放情绪,同时让孩子拥有了被理解、被接纳、被爱的感觉。
读这一部分,让我对自己的情绪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我试着觉察自我。因为我小的时候,因为一贯被称作“乖孩子”,很多情绪就被阻塞在体内,无法释放,这种情绪一直伴随着我,很多时候,我知道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但却无法找到正确的出口,这种阻塞往往会让人陷入无助,有时甚至会伤害身边的人。
之前看过很多的书,一直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今天又一次触碰这样的内容,让我在内心紧紧地拥抱了自己,拥抱曾经的那个小孩,同时,也让我对身边的这个小孩又多出了几分理解和爱。
“你的成长的结果,终将趋于宁静和祥和,你的生命像一条流动的河流,宁静而鲜活地流淌着……”
第四章 儿童是自己感觉的主人
儿童的初始是通过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来认识世界的,每一种感觉的打开,都是与世界联结的开始。
刚出生的孩子,就会用嘴巴与母亲产生联结,接着他会发现自己的手也可以产生联结,他开始吃手,他开始了自我的联结。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和发现,都是将自我与外在联结起来。
可成年人更多的是干预这种感觉,我们告诉他开水是烫的,石头是硬的,糖是甜的,辣椒是辣的,只是告诉他,他没有体会过,还只是个抽象的概念。当你拿着孩子的手让他感受冰的水,温的水,热的水,这种感觉机会一下子跟他表示联结,他就记住了。
只有让孩子自己多去感受,体会,闻花的香,听鸟的叫,感受微风从指尖划过,听美妙的音乐,看艺术展,它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妙。
关于爱,当你的心真正与孩子联结,他一定觉察的到。感觉带领孩子走入丰硕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与自己与世界联结起来,他们就会发现自我,这种感觉会让生命鲜活起来,愉悦起来。
成人的世界已经失去了太多的感觉,现在有太多人去练习冥想或者打坐,这其实也是从内心开始一种觉察,让自己的内在与外在联结起来,从来更好的与周围与世界产生联结,从而也让自己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
第五章 儿童是自己心理的主人
“对于儿童来说,他对世界、对自己的接纳,首先要经历感觉和心理,然后才流向认知的程序。这个过程才是对的,而不是直接跳跃到认知的层面。”
接纳不是认同,不是喜欢。但必须先接纳进来,你的度大了才能包容。如果孩子不能回到内在,不能产生接纳,排斥和抗拒便可能产生,会出现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
孩子的世界时刻都在进行心理上的成长,和小朋友一起玩,会因为争夺玩具而伤心难过,甚至会打架,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孩子,这个玩具只属于它的主人,它的主人有权利选择让它跟谁在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自己可以分享也可以不分享,然后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处理类似的问题,一定会在多次摩擦中,学会接纳一种事实:这个玩具最终的决定权在谁,以后他就不会因为这个玩具是别人的,而他玩不到而
“接纳一个真实的存在,就是爱。在我们称为爱的所有的爱中,这种爱是最博大、最真实、最深刻的爱”。
不管是孩子,成人也要学会接纳。“让心理的活动像一条意识的河流一样流过,形形色色的人才会被容纳,被装进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有千千的本质、理解和包容。”
第六章 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
“儿童时期就是精神胚胎的发育期,是一系列能力发生、生长和成长的时期。我们能看到的首先是兴趣。长久的兴趣就是注意力,就是专注力。”
一个人能集中注意力的去做一件事情,不被打扰,是幸福的。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当他们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情,那种投入的表情,专注的状态,多么美好。
一片树叶、一堆泥沙、一根树枝……都可能是他们兴趣的来源,可以玩很久很久。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打扰,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注意力,专注力,让他享受当下的自己,做他自己。而一个人能够愉快的做自己,一定是不被控制的,拥有很多自由的。
一个人只有做自己,才拥有内在,才拥有自己心灵的栖息地,当你觉得你就是你自己时,你就开始真正的自由了。
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自由的环境里快乐幸福的成长。
第七章 儿童是自己精神的主人
“精神生活是人类的共同爱好,人类的核心正源于此,而儿童尤为敏感。只是成人并没有预备这样的精神环境。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精神生活,这阻断了儿童的精神生活对自己内在精神的呼应。”
绘画、音乐、诗歌等都是儿童精神发展的来源,只有那些经典才能在儿童的精神里慢慢的流淌,滋润他们的心灵。为什么一个孩子可以注视一幅画良久?可以不厌其烦的听同一个故事,读同一本书?对于成人来说,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对于孩子来说,他正在汲取他所需要的养分,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们总会以成人的眼光成人的方式给孩子解读他们听到的,看到的。有时候,我们无需过度的解读,只要以一颗谦卑的心陪着他就好,他自然也可以获得他想要的,想理解的内容。
让孩子聆听经典的音乐、看画展,逛博物馆,这些无疑都是在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
第八章 精神胚胎的引领
“只有把精神胚胎作为起始和基础并由它引领,人才有可能创造出自我,成为完整的人。人依靠内在的指引,就不会偏执成长之道。”
在儿童的生命系统中,最珍贵的部分就是精神胚胎。因为精神胚胎是精神的本体,只要按照精神胚胎成长的方向正常成长,儿童才可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了何为完整的成长,如何更正确的看待孩子某些看似“不符常理”的行为。同时,从这本书里,我们更能发现曾一直在我们身体里的那个小孩,让你能重新的认识自己,同时对自我也有一定的疗愈作用。
爱、自由、理解、接纳……这些词在书中被反复的提到,我们能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他就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喜欢自己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他更加能懂得尊重和爱,他越是如此,就越会完整。
我们时常会强调“自我”,一个只有拥有自我的孩子才能在保护自己尊严时表现出无比的坚定和勇敢。想想我们自己吧,我们在如何面对自我,拥有自我时,可曾怯懦过?你是否能如孩子般勇敢?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必须透过人际关系才能反照出自己内在的小我状态,或内在的精神状态。当你在人际关系中被他人撞击小我时,你的身体、情绪、思绪是否有变化?
你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当有一天,你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云淡风轻”,无论遇到什么人什么事,你都可以坦然面对、接受,这时,你就拥有了自我,拥有了定力和判断力,你能够以自己的力量化解这些东西。
“孩子成长的历程就是创造自我的历程。拥有自我,才拥有爱的真正能力。爱首先是从爱自己中获得的。只有爱自己,才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