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041】青少年儿童也有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和危机吗?

继续品德发展过程的内容。

关于道德情感,情感的表达总是跟人的性格特点相关。一个人长期稳定的某种情感,也可以看成是一种人格特征。比如说有的人感情细腻且敏感,容易共情,而有些人莽撞而且大大咧咧。因此我们也可以从人格的特征来分析情感的发展。

心理学家也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人格发展的形成过程。

比如弗洛伊德对人格个性的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是个体最终行为表现的决策者。超我是人内化了的社会道德原则,是“内化的父母”,监察着不道德的行为,并且会因为不道德的行为产生内疚感。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而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系列连续阶段的过程,并且每个阶段都面临一个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这种冲突不是危机似的灾难,而是一种转折点。如果能够解决好这个冲突表现为积极的情绪,如果没有解决危机则会消极导致的选择。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成了八个阶段:

1.信任与怀疑(婴儿前期0-1.5):这个阶段婴儿要得到食物与安全感的满足,如果从母亲或者其他人那里得到满足则会表现信任,安心、乐观的情感,反之则会怀疑不安。

2.自主与羞怯(婴儿后期1.5-3):这个阶段对应的儿童活动开始增多,比如自己吃饭、穿衣、如厕,孩子已经开始想要主动地完成任务,那么家长可以允许孩子自由的探索。过程中,难免认为孩子还太小,遇到的情境会危险,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探索。

同样如果解决良好,会表现自主、自信的积极情感。反之则会羞怯和自我怀疑。这里既包括在家也包括在户外的表现。

3.主动感与内疚感(学前期3-6):这个阶段对应儿童开始独立活动,可以跟同龄人接触,上幼儿园玩耍、探索。家长和老师同样需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监督,而不干涉。

我们调查就能知道,市面上的儿童玩具、课外班也大多都从这个年龄开始。如果儿童在这个阶段做得好,他会表现不断地尝试新事物,有责任感。反之则会遇到困难而感到内疚、自卑。

4.勤奋感与自卑感(童年期6-12):这个阶段意味着儿童要开始上学,与同学一起接受很正式的初等教育,上学有的时候意味着文化知识、新的纪律、团体活动以及考试。教师和家长要多鼓励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勤奋、积极行为。

如果强化得当,儿童表现出勤奋、努力,能够胜任工作等特点,同时交际能力也会得到相应发展。反之,则会自卑、退缩。

5.角色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青少年期12-18):这个阶段对应青少年的你自我意识,在群体中的存在感,会开始在意自己在班级中是否受欢迎,是否有影响力。想一想是不是在初高中时候玩耍的小伙伴,到成年后依然关系要好。那个时候,同伴之间也会对当下生活剖析,对未来生活憧憬、畅想,开始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

老师和家长应该要鼓励孩子的求知欲、探索欲,鼓励自我认同,帮助对未来生活做规划,并且尝试、体验成功。

为什么总说初高中是关键时期呢?孩子们的成长往往要比父母预想的快。并且这个阶段需要前几个阶段做基础。如果解决冲突,则表现对未来充满期望,充满信心,自我能够对未来生活自主选择,并且为之努力。反之则会迷茫。

今天我们先聊到这里,成年以后的危机等成年以后再聊吧~(就是明天嘻嘻)

到这里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NO.041】青少年儿童也有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和危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