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自己

教师节刚刚过去,又一波谈论教师的话题——如何做教师?做教师值得不值得?怎样做教师才更云淡风清、更有职业存在感之类的话题肯定肯定被多次谈及。

魏书生老师应该是教师圈中纵横多年的也影响了许多老师的教坛常青树。

中午吃饭时,点开网页浏览他的给教师的20条建议。尽管之前已经读过,但此时点开再读,依然觉得先生说的不止是至理名言,更是鞭辟入里。

1.

作为当代教师,不要做蜡烛,燃烧了自己也照亮不了多大的地方;我们要做电灯,照亮别人,但不损伤自己,并且把开关掌握在自己手中。

是呀!我们要做电灯,照亮别人,不损伤自己。

有关“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教师要默默无闻奉献”这样的词语,已经绑架了为人师者一年一年又一年。

社会已发生了巨大变革。做教师的也应该与时俱进,方能开拓进取。

试想,若天天只叫马儿跑,却不让马吃草。长此以往,“马”将不“马”了,所以做老师不能只管照亮别人,透支自己,不能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情绪状况、个人实际家庭实际情况,一味的求奉献,这是蛮干盲干这是缺乏合理规划。

2.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作为青年教师,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有计划:既有短期计划,也有长期计划;既有教育计划,也有教研计划;既有工作日计划,也有业余时间计划;既有专业进修计划,也有业务骨干计划;既有工作计划,也有生活计划。凡事只要想到了,计划了,经过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可能或一定能成功。凡事如果没有想到、没有计划,就谈不上成功。因此,作为青年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事要有计划、按计划做事,好计划就意味着成功,不怕做不到,就怕计划不到。

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启,不知道还有多少老师,别说年度计划学期计划了,恐怕连周计划月计划都没有吧,上课时很有可能是脚踩西瓜皮,手抓两手泥。

一篇课文讲多讲少怎么讲根据自己心情决定(这话一写出来肯定要遭板砖拍的)

这是一种焦虑,来自于自己对职业敬畏感过多或者过少而产生的焦虑。

还有一种焦虑,来自于对教育的出路前景的不确定性。

比如“双减”政策大家都欢呼,然后呢?真的是政策一出台就万事ok了吗?此政策的“前世今生”又是如何的呢?

比如眼下孩子们越来越不好教了,明明各方面硬件软件设施都大幅提升了呀?明明孩子们越来越聪明了呀?为啥教育软环境越来越举步维艰,教育效果被我们认为得越来越差呢?

王开东老师在他的文章中有提及:

3.

意义感的缺失,导致学生的存在感和主体意识的下降,导致课堂效率的低下。否则,我们就很难解释为何自学都能成材,何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却诞生了那么多的差生?

没有意义感的学习,是无效学习;没有意义感的课堂,是不道德的课堂。

好的教育应该是如坐春风,让孩子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随心所欲,随性而为,不拘一格,这就是佐藤学所说的润泽的课堂。

看了这上面的文字,我越发的如坐针毡了。这是大师级别的王老师有着很高站位的王老师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唤。

绝对的鞭辟入里。直击要害!

然后呢?然后又能怎样?我担心又是一次“高高的举起,轻轻的放下”——说说而已,不了了之。

尾大不掉哇。

只有一味的悲春伤秋吗?

不能,那不该是我等的风格。若无法改变,就在能够适应的范围做小幅度调整。

职业是自己的,寄托着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也安放着自己的存在感价值感。

不能消极被动,不能怨天尤人,大环境若有不如意之处,那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小范围微调,这个“小天地”里其实是可以一定程度上当家做主的吧。

想清楚了这些,不管外界如何,“我自岿然不动”方可。

你可能感兴趣的:(守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