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4

      十条效应对我们应该有启发,最后一条一定会让你醍醐灌顶。

      一、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你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就有可能接受你提出的更大请求,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登门槛效应。

      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在生活中,人们往往乐于接受较小的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大的要求,这种现象叫做“登门槛效应”。“登门槛心理效应”反映出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普遍地具有避重就轻、避难趋易的心理倾向。

      根据"登门坎效应",教师所制定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根据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基础与表现,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即"跳起够得着",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将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将较高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层次不同的小目标,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一旦实现了一个小目标,或者说迈过了一道"小小门坎",我们的教育前景就宽阔得多了。

      比如,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从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据自身问题制订一个时间段(一周、半月或一个月)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目标。如养成"不随意发脾气"、"抓紧时间做事"、"倾听别人说话"、"不随地扔垃圾"、"勤于思考"、"聚精会神听课"、"做题仔细认真"等等。长此以往,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便会功到自然成。

      还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切忌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而要富有爱心和欣赏心,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发展潜力,对他们作出积极的、鼓励性评价,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满意的微笑,一次真诚的祝福,都可能换起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从而积极健康成长。再有,课堂提问时,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设计问题,一步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二、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未必会报答你,但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往往会更乐意再帮你一次,这叫富兰克林效应。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国父之一,当富兰克林还只是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名州级议员时,想争取到另一名国会议员的认同与支持。然而,这个议员却是个比较难缠的人物,而且对富兰克林有些成见。富兰克林并不愿意卑躬屈膝地向对方示好。他选择了一个独特的方式。因为他听说这位议员收藏了一本非常珍贵的书,富兰克林写了一封信向他借书,这位议员第二天便把书送了过来,富兰克林则于一周后归还,并附上了一张纸条,表达他的感激之情。没想到,在下一次国会会议中,这位议员主动找富兰克林谈话,还非常客气,并在很多事情上表达对富兰克林的认同。于是他们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持续了一生。  

      富兰克林说:“曾经帮过你一次忙的人会比那些你帮助过的人更愿意再帮你一次忙。想取得一个人的支持,尤其是圈子外的人的支持,那就先找他帮个忙,事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转机。”这种现象就是“富兰克林效应”。交往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得到大于自己的付出,对方也同样如此。可如果你的付出,不是对方想要的,那么你越是付出,对方越是反感,他不仅不会喜欢你,反倒会想着逃离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越是喜欢一个人,对方越不珍惜的原因。

      人脉是麻烦出来的。麻烦别人,其实也是我们去接触其他人的一种途径,当我们走进别人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很多看起来不好相处的人可能有着温柔的一面。在麻烦别人的过程中,我们与他人的感情也会不断地加深,麻烦别人,在有些情况下恰恰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三、骨子里越是自卑的人往往越希望看到别人出丑对强者越是奉承的人对弱者越容易易暴易怒这叫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无法获得或者无法达到自己渴望的事物时,便对那些拥有此事物的人或者事物心生妒忌、羡慕和否定,并试图找出对方身上的缺陷以平衡自己的心理失衡。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它会影响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当我们对别人的成功或幸福感到不满时,我们往往会以消极的眼光看待别人的优点和成就。我们会试图找出对方身上的缺陷来减轻自己的不平衡感,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我们无法忽视的是,酸葡萄效应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和行为对我们自身的发展和幸福感是毫无益处的。相反,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将他人的成功和幸福视为鼓舞和激励,关注自己的潜力和机会,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要想摆脱酸葡萄效应的困扰,我们需要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不要过度关注他人的成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和步伐,在自己的发展道路上保持积极的动力和耐心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真正地为他人的成功和幸福感到高兴。与其将别人的成功作为嫉妒的对象,我们不妨以友善和包容的心态来与他人分享快乐和成功。忘记嫉妒和批评,而是关注于建立更多的合作和互助关系。

      四、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了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垃圾任何小事刚开始你没有去阻止形成风气后就很难被改变这叫做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的含义和启示

    1.行为心理学角度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如果一个环境看起来很破烂,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地方已经很乱了,更容易产生破坏行为。因此,如果我们希望人们能够保持良好的行为,就需要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减少破窗等破坏现象的发生。

    2.社会学角度

      社会学角度认为,破窗效应反映了社会控制的缺失。如果一个地区的社会控制机制不健全,那么这个地区就更容易出现破坏行为,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失序。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控制,完善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从而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

      3.管理学角度

      管理学角度认为,破窗效应反映了管理的失误。如果一个地区的管理不到位,那么这个地区就更容易出现破坏行为,最终导致整个管理体系的崩溃。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从而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

    4.经济学角度

    经济学角度认为,破窗效应反映了资源的浪费。如果一个地区的资源被浪费,那么这个地区就更容易出现破坏行为,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的衰退。因此,我们需要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破窗效应的含义和启示非常深远。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行为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减少破坏行为的发生,创造一个和谐、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一扇破窗是一个不良的开始,如果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就会终止事情走向不好的方向。蝴蝶效应就不会积攒不好的带动力量。蝴蝶效应就是力量的凝结,如果是负性的就会引发极大的冲击,导致强大的破坏力,尤其是引发群体犯罪,有本书《乌合之众》对比解说的非常清晰。我们及时修补好第一扇破窗,从思想上重视,在群体中就可以杜绝这种不良情绪或者事件的发酵,此后立即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流程建立起来,就可以彻底解决掉

    古人曾经说过:“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要防范破窗效应,首先就要尽可能从小事注意,不要打破“窗户”,但很多时候当大家发现破窗效应这一现象时,第一扇窗已经被打破了,那么就要及时修补。这一效应对教育意义也十分大,许多学校、老师会将破窗理论运用于校园、班级的管理,也十分警惕破窗效应,比如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干净,学生会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在有学生乱扔垃圾时,及时制止、处理等。

      五、如果你想让一个异性喜欢你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开始的时候保持神秘和冷静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阿伦森效应。

      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阿伦森效应”。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物。阿伦森效应提醒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尽力避免由于自己的表现不当所造成的他人对自己印象不良方向的逆转。

      六、人性当中有一种越进越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看我越是想看这叫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告诉我们:要求人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必须有相对充分的理由。[1]倘若宙斯给潘多拉盒子时,告诉她盒子里装的是人类的罪恶,想必潘多拉是不会打开盒子的,反之,倘若不加说明和解释,或说明和解释不能为人们所领会,光发出“禁止”,那么,禁止的结果必然引起人们各种各样的疑虑、揣度、猜测,并为探究为什么不许做而跨越禁区,结果适得其反。

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1 、学生自身心理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大量的经典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反应,是人在长期生物进化中形成起来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对一件事物作不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物有区别于其它事物的特殊吸引力,使人自然地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物上。另外,没有得到解释的禁止会引发起各种推测和假设。当人们对禁止感到理由不充分时,人们就找不到充分理由来遏止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心理平衡会朝违反禁止的方面倾斜,使人倾向于做出偷食禁果的行为。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 “禁果逆反”

2、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

例如家长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 ,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 ,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多,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相容忍的程度,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敬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而且以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别人。

父母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3、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所谓 “差生 ”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 “差生 ”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结果是 “差生 ”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恨这个教师,上他的课就是不听、故意捣乱,与教师作对。即使理智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在感情上 ,他仍然不能接受这个教师。前苏联教育家费可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过: “请你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 ”

4、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

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小学生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小学生同辈中,小学生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

其中小学生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匀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小学生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小学生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小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小学生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小学生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小学生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在班级中没有知心朋友 ,他们中不少人也向往集体生活 ,想与同龄人交往 ,希望在班级里取得一定的地位,试图用各神手段吸引同学们的注意,甚至不借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5、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小学生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小学生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小学生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小学生的内容 ,却被小学生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小学生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七、越是油越不满足当你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就一定会给他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比如说你买了双鞋就会再买一套衣服与之相配这叫做鸟笼效应。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又称“鸟笼逻辑”,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其发现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学家詹姆斯。

“鸟笼效应”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规律,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的东西。鸟笼效应:假如一个人买了一只空鸟笼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一般会为了用这只笼子再买一只鸟回来养而不会把笼子丢掉,也就是这个人反而被笼子给异化掉了,成为笼子的俘虏。预防鸟笼效应的方法:①记下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本该如此的想法,然后回想这些想法是什么时候、怎样产生的;②理智思考造成自己有这中思维的事物,是有效的吗?值得信赖吗?有事实依据吗?做到上面两件事,可以帮助你发现并破除很多被强行植入的“鸟笼效应”。比如,关于结婚必须买房的想法,向你灌输这种思维的人有资格说这种话吗?你在论坛上看到的那些房产导致婚姻破裂的故事,是不是别有用心的房产商编造的?看看身边的那些人,有房子婚姻就是100%幸福没有房子是不是100%不幸福?初三学生纪律不好正常,好学生不是管出来的等。

   

    八、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就像蘑菇培育一样还要被浇上大粪,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代人受过,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这就是蘑菇定律,或叫萌发定律。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可事实上,此时它们已经能够独自接受阳光雨露了。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及本质的进步(量变才能到达质变,为什么成功的人总是少数的,因为能坚持的人总是少数的)。

      九、当你担心一件负面的事情会发生时,那么往往就一定会发生,这叫做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1949年由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等。

      原文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十、如果我说懂得双击屏幕的人会迎来好运,相信90%的人都会照做。心理学上这叫做损失规避,你学会了吗?

    举个例子说明:如果有一个人只跟你玩一次抛硬币的游戏,如果当硬币为正面的时候你获得5万块钱,硬币为反面的时候你付给他5万块。你会跟他玩吗?相信80%以上的人都不会去和他赌。这就是损失规避效应。收益5万块的快乐远没有损失5万的痛苦大。

    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存在损失规避,那么世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赌博,会有那么多人炒股呢?因为:赌博和炒股都不代表永久损失,人们总会以为他还有赢得机会,但是上边例子中说的“只跟你玩一次”就代表着永久的损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