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中秋节

    小时候,还没到八月十五,我们就翘首以待,每天掰着手指头算着,离过节还有几天,进行中秋节倒计时。

      老家有句俗语,七月十五号丧,八月十五chuang  sang。用拼音的这两个字,我实在不知道改怎么写,应该是我们老家的方言。老家把吃饭没出息,狼吞虎咽叫“chuang(二声)”,是贬义词,后面那个“sang(轻声调)”应该是口语习惯,类似某个地域的口语习惯“噻”。或者是为了与上一句合辙押韵吧,总之是个虚词,没有实际意义。

    这句俗语的上半句我就不解释了,下半句说的就是中秋节。八月十五是吃美食的日子。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一分钱一块儿的水果糖就能哄好孩子,水果、月饼、糖饼、鱼肉的诱惑力,绝对是大大的。

      八月十五家家都要蒸糖饼。发面裹好馅料,馅料一般是芝麻白糖,或者直接用红糖。把团好馅料的面团放进糖饼模子,压成饼状,磕出来上锅蒸熟。

      除了蒸糖饼,中秋节还要熬鱼炖肉,一点也不次于春节。比春节多的还有各色时令水果,小时候以苹果、梨、沙果、大枣为主。最重要的是月饼,豆沙、枣泥、五仁、什锦馅,明明白白印在月饼表面。

      那时候我奶奶按孩子们的人数分出若干份儿,每个孩子一份儿,作为中秋节礼物。我们拿着自己的那一份儿,美滋滋地炫耀着,舍不得一下子吃完,要一点一点品味,尽量把中秋节的甜蜜拉长。

    现在的月饼花式繁多,口味各异,但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