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国演义》中关羽骁勇善战的形象

高一(10)班 邓悦

整部《三国演义》对关羽的描写中,都始终贯穿了对关羽骁勇善战的描写,无论是“温酒斩华雄”还是“单刀赴会”亦或是后来的“过五关斩六将”无不体现了关羽的能征善战、智勇双全。关羽骁勇善战的英武形象和和他的“忠义”品质一道,成为日后民间崇拜关羽的重要理由。

关羽精武神勇的形象最开始就体现在了桃园三结义之前,关羽所述的“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关羽不仅嫉恶如仇,而且武艺高强,能将倚势欺人的豪强除杀。虽为躲追杀,逃难江湖,但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关羽的骨子里就生长着勇猛与尚武。这句话里虽看不出关羽是何等勇猛,但寥寥数语却为后文描写关羽的骁勇善战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后文中不断有对关羽骁勇善战的描写,无不写出关羽在面对敌人时高于敌人百倍的气势与武艺,使人看后也不禁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沙场之上,与关羽一起挥刀鏖战。而将关羽神勇威武形象推向高峰的一段描写,我认为不是战场上对关羽大战对手的几百回合,也不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沉着冷静、谈笑自若,而是几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三国演义》中第七十五回中写到:“公饮数杯酒毕,一面仍与马良弈棋,伸臂令佗割之。佗取尖刀在手,令一小校捧一大盆于臂下接血。佗曰:‘某便下手,君侯勿惊。’公曰:‘任汝医治,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佗刮尽其毒,敷上药,以线缝之。公大笑而起,谓众将曰:‘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佗曰:‘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不到三百个字,作者就将整个“手术”过程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华佗为关羽设计好了医疗方案,并贴心地为关羽准备了防止伤口疼痛而影响“手术”的众多“医疗器械”,没承想却被关羽嗤之以鼻,并说“吾岂比世间俗子惧痛者耶”。手术期间关羽谈笑自若,丝毫不被手臂上的伤所影响,即使旁边的人“皆掩面失色”,他也用谈笑弈棋轻松化解,甚至在手术完成后,他还大笑而起,伸展臂膀。在这一系列的描写中我看到了一位意志坚定、勇猛无比并不被外物所扰的关羽。这样的一位将领,对刮去之毒尚能如此坚毅,对旁人所散发出的负能量能自如化解,又有什么理由不在战场上英勇无畏,遇到战事紧急不沉着冷静,遇到强敌时不骁勇善战呢?作者虽没有正面描写战场上的关羽,却给读者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冲击,能为常人之不敢为,正是关羽英明神武、骁勇善战的重要体现。

《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是罗贯中可以塑造的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形象,正是关羽的骁勇善战、英明神武、大义凛然、忠于故主,才构成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人物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论《三国演义》中关羽骁勇善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