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已经来到2020年四月份,再过两个多月,大学毕业就将整整十年。对于所有与我一样读完本科后未再继续学业的人来说,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也就意味着学生生涯的结束。
每个人的学生生涯长度不尽相同,除了有些年龄比较大的以及少数特殊人群之外,其他人都有着或长或短的学生生涯。就目前阶段来说,读到大学本科或者专科以及高中或者中职的人占了多数。
不管你的学生生涯是小学还没毕业就结束了,还是一直延续到了博士阶段,都有最终结束的那一天。偶然间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位大学同学晒出的高中毕业合照,心有感慨,当下便也翻开相册,找出了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毕业合照。看着这四张不同时期的照片,过往记忆登时于脑海中一一浮现,几欲泪流。
高中的三年岁月可以分成两部分,文理分科之前的高一是一部分,分科之后的高二、高三是另一部分。但因同样时隔久远,加上并不打算详细讲述,所以就一并来写好了。
今年由于众所周知的疫情原因,高考被推迟一个月。回想2003年时,高考首次被从七月份提前到六月份,联系到今年的情况,很多人可能会以为当年的提前也是因为疫情原因,事实上并非如此。当年的提前是一早就已定好的,是为了避开七月份的酷暑,只不过当时没有因为疫情而将这提前的实施往后推迟而已。这当中有很多可讲的,但不是在这里。
高考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高中岁月的结束,因此就从它开始说起吧。去年年底,到正上高二的外甥女学校去帮她开了期末家长会,了解到现在的高考形式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但不管形式如何变,可以想到其实质仍旧换汤不换药,与多年来情况无异。
在我们当年,高考是在六月七号、八号两天进行,根据我未必可靠的记忆,那两天的考试安排依次是:七号上午考语文,下午考综合,八号上午考数学,下午考英语。记得第一天考完语文之后,很多同学都垂头丧气,怨声载道,更有甚者,能看到不少女生眼圈泛红,状态憔悴。究其原因,是那一年的语文试题难度有点高,大家普遍感觉答题情况不理想。
当时看到同学们的考后表现时,就曾预感很多人今年可能悬了,作为第一场的语文考试肯定会影响到他们后面几科的发挥。果不其然,后来成绩出来后印证了这一点,不少平时成绩不错的同学都考得比正常水平要差。
其实语文试题难度大,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情况,后来普遍分数不高的成绩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本不会太影响个人成绩的总体竞争力。但就是有很多人在当时短时间内调整不过来,这关乎个人的心态问题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年“寒窗苦读”,两天高考“定调”。这话虽不绝对,也未必准确,但总体上就是这么个意思。第二天下午的英语考完之后,从外校考场回到自己学校,站在教学楼下面,可以看到漫天试卷飞舞,无数作业本和教科书化作纸屑,从各个窗口恣意飘落。不用说,这是在每个高考过后的校园里都能看到的别样场景。
考试结束了,毕业生就坚决不能再留了,这是每个学校领导都明白的简单道理,否则谁都不能保证一夜之间会发生多少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永远都会记得离开学校前那最后的回头一瞥,虽然收入眼眸的景物与平时并没多少区别,但因着当时特定情境的渲染,那画面便在内心里定格成了永恒。此后就算还可以无数次故地重游,心境也永远无法再回到当初。
高考之后虽然还有看成绩、报志愿、同学聚会等诸多事宜,但严格来说,这些已经与高中岁月无关了,最多只能算是其延续。高考过后到大学开学之前的那将近三个月时间,发生过很多故事,也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日子,很多场景直到今天回想起来仍旧历历在目。
高考之前,是一段冗长乏味的复习时间。可以说,整个高三一年时间几乎都是在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复习。课本上的新知识从高二开始就一直在赶着进度,到进入高三没多长时间就结束战斗了。此后是前面所说的一轮又一轮……
在高三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每个班上都有几名同学分流出去,重新组成了一个艺术班,这些同学也就成为艺术生,有的学音乐,有的学美术。我们班上当时去走艺考这条路的几个同学都是女生,也或许是时至今日我只记得那几个女生了。并不了解她们去到艺术班之后的状况,所以没有太多发言权,这只是一部分同学为了高考所走的另外一条可能更适合他们的道路而已。
说是没有发言权,想想还是有点的。选择艺考的这些同学们当中,有的确实本身具有一些才艺和特长,但无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人在去到艺术班之前都身无长物。问题是,高中三年我们从未上过任何一节音乐课和美术课,即便是那些上高中之前曾经专门学习过的人,在经过长时间的荒废之后,怕是基本上也功力荒废。当然,这算是说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的题外话,只是忍不住要点一下。
艺术生分流之前,一直往回追溯到文理分科之后刚刚进入高二,其实和后面的一轮接着一轮复习一样,无非每天上课、吃饭、睡觉,教室、食堂、宿舍,一日又一日循环往复。要说不同,也只是单纯复习和学习课本新内容的差异,而这样的不同对于我们来说却都是一样的枯燥和痛苦。这样说来,实际上连同文理分科之前的高一也无太大区别。
说到学习,就必须连带说一下我们的教室。我们当时那一届,高一和高三用的是同一栋教学楼,而高二时期用的是一栋一半已经改造成宿舍的旧楼。等到我们高三再搬回高一时用过的教学楼后,高二用的那一半旧楼也进行了改造,彻底成了宿舍楼。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下一届所用的教学楼几乎是用一个暑假的时间建起来的,而再下一届用的也是全新建造的新教室。记得当时并没有羡慕他们有新教室可用,也不担心赶期建造的教学楼会有质量问题,而如今想来,质量虽然没有问题,然而……你懂的。
除了教室,我们高中三年在学校里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要数宿舍了。高中的宿舍完全无法让人抱有太大期望,当然现在条件已经好多了,然而我们那时和现在根本没得比。那时的宿舍没空调、没暖气,没热水也就算了,还没有空间,一个小小的房间要住十个到十二个人;到了高二,搬到另一栋旧楼之后,连单独的洗手间都没了,一层楼共用一个……而且,更让人无语的是,三楼以上由于水压不够还基本接不到水。可以想象一下,住了十二个大小伙子的宿舍里,没水洗脚……
说完宿舍,接下来是食堂。我们学校那时有两个食堂,一个在高一时男生住的宿舍楼下面,另一个在高二高三时男生住的宿舍楼前面。这样说来,学校倒好像是很照顾男生似的,可惜每次去食堂都是从教室出发,而非近水楼台的宿舍。后一个食堂是一栋单独的建筑,在最边上还设有一个教职工小食堂,只有两个窗口。当时去这个小食堂打饭菜的教职工寥寥无几,反而是我们经常会去,因为里面的饭菜是单独用小锅做的,虽然价格稍高,但质量也要好不少。
最后要说的是校园。当然,教室,宿舍和食堂都是包含在校园内的,但除此之外,校园里还有操场,篮球场,小广场,体艺馆……操场主要是我们上体育课的地方,每年举行全校运动会时是它最热闹的时候;篮球场是当时一些爱打篮球的男生们的最爱,往往趁着课间十几二十分钟就会抱着球狂奔而去;小广场位于体艺馆旁边,连同紧挨着的那条直通学校大门的主干道,是我们一天两次跑操的主战场;体艺馆三年时间总共只进去过一两次,里面是什么构造已经完全没有印象。另外,学校还有一个小图书馆,或者称为图书室更确切。可惜三年时间一次都没进去过,因此也就不知道里面都有些什么书籍。
以上都是说得出具体名字的建筑或者场所,校园里还有一些小风景也很值得人怀念,比如行政楼后面的那棵樱花,比如乐育亭那边的两棵银杏和一棵枫树,比如实验楼后面的两棵粗大的合欢……这些小景致反而比大建筑更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也就能在人的记忆里存留更长时间。
三年岁月这样简单笼统地讲述出来,实在有些煞风景。原本还有不少想说的,然而越写越失望,不如就此打住,来一个未完不续吧。